细胞蜡块免疫组化背景染色是什么原因

2025-04-05 19:57:0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 抗体孵育时间过长、 抗体浓度高易增加背景着色。 这可通过缩短一抗/二抗孵育时间、 稀释抗体来控制。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2) 多克隆抗体形式的一抗会识别抗原的多个位点,易出现非特异性着色,建议试用单克隆抗体。
  3)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和生物素在肝脏、肾脏等组织含量很高(含血细胞多的组织),可以通过延长灭活时间和增加灭活剂浓度来降低背景染色;
  4) 非特异性组分与抗体结合,这需要通过延长二抗来源的动物免疫血清封闭时间和适当增加浓度来加强封闭效果;
  5) DAB 孵育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
  6) PBS 冲洗不充分,残留抗体参与非特异着色,强化各环节清洗操作;
  7) IHC操作的染色部分,如果切片干燥过度,易增强非特异性着色。
  8) 有些厂家提供”万能抗体“,但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推荐使用厂家或者文献已经验证的“有图有真相”的抗体;

回答2:

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检查方法,是可以辨别疾病预后情况的,现在的情况如果是是免疫组化预后良好,一般是不会恶变的,只要是积极治疗就可以的
查看更多答案>>

回答3:

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检查方法,是可以辨别疾病预后情况的,现在的情况如果是是免疫组化预后良好,一般是不会恶变的,只要是积极治疗就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