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1是前苏联5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战斗机,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6年6月24日前苏联航空节时参加飞行表演,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北约组织称它为“鱼窝”(Fishbed)。1958年下半年,米格-21飞机开始在高尔基市的索克尔制造厂量产并进入系列化,1965年1月第一架交付空军。米格-21战斗机及其改进型共生产了10000多架,到2013年5月3号共有52个国家使用,曾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重要改进。
米格-21是一种设计较好的战斗机,被大量使用,总生产量在5000架以上,在生产的高峰期,仅前苏联国内就有5条以上的生产线。另外,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及印度还各有一条。米格-21在60年代曾是苏军的主力机种,最多时装备了2500架以上。70年代以来,逐渐被米格-23等机种所取代。到80年代中,苏军仍使用着780架左右,多数是后期的新改型。米格-21还被苏联大量销往国外,至少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空军装备了这种飞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空军中的米格-21已退役。在米格-21的研制初期,共制成两种原型机,一为三角翼型,另一为60度后掠翼型,两者除机翼不同外,其它部分设计相似。后掠翼型编号为E-2A,北约称之为“面
板”(Faceplate)。两种型别对比试飞后选中了三角翼型,并由此发展了十几种改型。
高空、高速、轻巧、爬升快,能截击入侵的敌轰炸机和高速目标, 作为国土防空截击机使用。 针对这一设计思想, 采用了很薄的大后掠角三角翼,全动式增尾,细长机身和带进气锥的头部进气道,米格-21价格低廉,对第三世界国家很有吸引力,曾广泛使用于越南、中东、印巴和两伊等局部战争。由于该机轻小、设备简单、操纵灵便,越南战争中越方飞行员曾多次击落名声赫赫的美军F-4“鬼怪”战斗机。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空军仍使用这种战斗机,但终因技术差距过大,且指挥失灵,战术运用不当,不但未建战功,反而被击落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