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耳朵里面有积液,自己会恢复吗

2025-04-03 17:37:0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对于正常鼓膜患者,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惟一管道。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正常情况下,中耳内、外的气压基本相等。当咽鼓管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现负压从而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积于中耳,从而形成中耳积液。分泌性中耳炎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胆固醇肉芽肿和后天原发性胆脂瘤等,这些病变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听力减退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病及邻近病灶,去除病因,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平衡和消除中耳鼓室内的负压状况,通畅引流鼓室内的积液,防止鼓室粘连和中耳胆脂瘤及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生。综合以上所说,你的ct报告不能真实反映你目前的病程,建议再次到医院复查,主治医生会给你合理的治疗建议,如果可以保守治疗的情况下,医生不会随便建议你做穿刺抽液的。

回答2:

可能为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粘液,浆-粘液,而非血液或脑脊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按病程的长短不同,可将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一般认为,分泌性中耳炎病程长达8周以上者即为慢性。意见建议:可以查纯音听阈检查和声导抗测听,并且根据病情需排除鼻咽部肿瘤。明确诊断后,口服糖皮质激激素、抗生素、桃金娘油,鼻喷盐酸羟甲唑啉,可行咽鼓管吹张,如果鼓室内有积液,可行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