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你要的是欣赏而不是赏析,不然这种概念的东西还真不好解释。
如果你是要什么中心思想的话请直接搜索:《我与地坛》读后感。
先来看一首史铁生的诗:
最后的练习是沿悬崖行走
梦里我听见,灵魂
像一只飞虻
在窗户那儿嗡嗡作响
在颤动的阳光里,边舞边唱
眺望就是回想。
谁说我没有死过?
出生以前,太阳
已无数次起落
悠久的时光被悠久的虚无吞并
又以我生日的名义
卷土重来。
午后,如果阳光静寂
你是否能听出
往日已归去哪里?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
在时间被忽略的存在之中
生死同一。
——————————————————————————————————————————
这是一首没有标题的诗歌,也许也是史铁生唯一写的一首诗。也许我说这首诗已经偏题了,但是从这首诗里面能够看出史铁生的一些心历路程。读《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代为之思,其情更远。你完全可以想象一个残疾人的绝望挣扎和最终充满希望的坚强。
………………………………………………………………………………………………………………
史铁生在《比如摇滚和写作》里面引用了下面这段句子: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从这些没有说完的话里面我们能够看到一种真实,一种灵魂的深度,不知道你能否想象那样一个残疾人的自暴自弃和母亲对儿子的期望,而在母亲去世之后终于浪子回头的追悔。北海的花儿开了,但是母亲却不在了。记住:好好的活……
——————————————————————————————————————————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第一节和第二节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而《我与地坛》的第一节和第六节被选入广东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必修1教材中。
next,这时候你已经会背诵这数万字的经典之作了。甚至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你竟然都可以融会贯通,四处引用了,别人对你刮目相看,你自己也觉得自己太牛逼了。觉得自己瞬间升级成了大boss,拥有无数的技能。我目前就是这样觉得自己的。遇到什么事,我都可以想到先生的话来安慰自己。遇到什么样的景,我都可以想到先生描写的地坛的景。遇到什么样的人,我都可以匹配到地坛中的人物里
自然就有感觉了。
看中学课本,老师咋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