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豆瓣影评,你可以去搜搜。
看完电影,脸上面无表情,心中却带着些许惆怅。
那些爆笑的台词还在耳边回荡,想起来时,不经意间会露出微笑。
可是,我的心却没有笑。
这种莫名的情绪让我在地铁上一路发呆,
下车后去超市买了很多东西,回来的路上实在太饿走进一家中式快餐。
我静静地吃着东西,吃着吃着,突然就泪崩了。
服务员很诧异,她一定在想,我们的饭有这么难吃吗?
我想起她在办公室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的样子。
我想起她站在饭店门外,隔着玻璃窗给家人打电话,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想起她在黑夜中,拍打着别人的门,哭喊着自己怕黑,泪水决堤,说起自己心底的痛。
我想起她说,她的梦想一直在变,她不敢有梦想,只有愿望……
我想起她说,她拼命地飞,却飞不起来……
她是程天爽,但她叫自己程羽蒙。
她不是麻痹自己,
她只是对自己失望。
她不是满嘴跑火车的坏女人,
她只是想让别人高看她一眼。
她想活在灯光下,
在最璀璨,没有阴影的地方。
而最让我痛的,是她说的那句——
回去,就输了。
无论是贾樟柯,还是冯小刚,还是所有所有的那些导演,
他们都不属于我们这个年代。
一个年代有属于一个年代文学,一个年代也有属于一个年代的电影。
贾樟柯,宁浩再优秀,他们也拍不出85后,近90的悲伤与迷茫。
他们已经无法知道我们是怎样在繁华的都市举步维艰,
他们无法了解我们那份深入骨髓的孤独与无助,
他们无法了解我们是多么努力在寻找一种叫做安全感的东西,
他们更无法了解我们是多么希望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个城市如此之大,如此繁华,可为什么没有我们的栖息之地。
我们心中的脆弱与佯装的坚强让我们变得敏感,
白天笑得像太阳,
晚上不小心听到一首悲伤的歌就会情绪失控。
我们想要得到承认——
领导的夸赞,同事的欣赏,家人的自豪,自己的认同,
为此,我们头破血流。
没有哪一个电影创作者写出了我们内心的恐惧与勇气,
没有哪一个电影创作者写出我们心底的声音,
直到这部电影出现,每一句台词都写进我的心里,我感觉自己结痂的伤疤被一层层揭开,
我看到鲜血流淌,泪流满面,却不想哭出声音让别人知道,
如此之痛,又如此快乐。
是的,我疯了。
所以,从这个层面,鲍鲸鲸是独一无二的。前无古人,未现来者,她已自成一派。
等风来,是爱情片?别逗了。
等风来,是治愈系?别扯了。
她让我痛,
她让我哭泣。
她没有粉饰,没有雕琢,
她让我知道,生活本是如此,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风来,尽情地飞翔。
痛哭后,
我们将更加坚强。
我为《失恋33天》人物的设计,犀利的台词所吸引,但说真的,它没有打动我。
看《等风来》,本也是冲着台词去的,结果得到了意外的东西。
如果说《失恋33天》讲述的是爱情的困境,《等风来》讲述的则是青春的困境,人生的困境,她写出了独属于我们的迷茫,委屈,不甘。
她写出了我们一次次被现实击倒,又一次次爬起,又再次被现实击倒,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她豪不客气地指出了我们对金钱与地位的渴望,
她借富二代的口毫不留情地嘲笑了我们的虚荣。
可是,这都只是表象,
重要的是,她写出了我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其实我们最想要的不是地位与金钱,
我们伪装,只是为了麻痹自己,让自己那一刻从痛苦中抽离。
我们粉饰,只是为了给自己喘息的机会,让自己有勇气继续走下去。
我们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卑微,
我们只是想抓住每一次飞翔的机会。
我们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辛苦,
我们不是不知道怎样选择一条容易的路,
我们不是不知道如果回家,有亲人的嘘寒问暖,有朋友的依靠,
可是我们做不到,因为,回去,就输了。
谁会懂我们心中的那份不想也不能被任何人践踏的自尊?
谁会懂我们可以输得了一切,唯独不能丢掉内心那份高傲的原因?
不是我们自视甚高,而是输了骄傲,我们就会一无所有。
别瞎折腾,没什么用,王灿把这句话视为至理名言。
可问题在于,他是守江山,我们在打江山。
他生来拥有千军万马,
而我们生来只能喂马。
鲍鲸鲸用大段犀利的台词借程羽蒙的口表达了我们对富二代的不屑与怒气,也用王灿的口缓解了这个矛盾。
是的,阻挡我们飞翔的不是他们,
因为,我们站在山顶,他们仍在泥里摸爬滚打。
可是,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无法飞翔呢?不是心灵鸡汤,没有标准答案。
可我想,答案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风来了,程羽蒙在空中飞翔起来。
如果我们需要风,那么风是什么?
风过后,我们背对背离别,走向不同的方向,
只有窗上挂着的铃铛,当风吹起的时候,会提醒我们,曾经遇见。
当我们迷失在偌大的都市中的时候,
那铃铛会带我们回家。
女汉子,是不应该哭的。
我哭,不会因为我顾影自怜,
而是因为,第一次有一个女子,触碰到了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大丽花,我爱你。
我会继续追梦,找寻自由的终极意义。
等风来,等风吹散我心中的阴霾,
等风来,让我御风飞翔。
我会像王灿高喊着战死沙场那样,充满激情地生活。
这,或许是我的标准答案。
………………………………………………………………………………
留言很多,然后很多人私信我。
其他楼主回复得很积极,显得我很不爱护支持我的人。所以还是统一做个回复。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安妮宝贝早期的作品呢?
因为早期的凛冽会让我释放,现在的温和佛性很好,但是开导不了我。
所以,如果你对我说的感同身受,说明你是敏感的,感性的,好强的,骄傲的。我不觉得这是多么值得炫耀的好事,但就算这是缺点,我们脆弱不堪一击,但至少我们可以抱团取暖。
可是很多人,看不得我们这样。
所以对那些人,我想做这样一个比喻:
上大学时,考试刚结束,一个同学很失落,跟你说考试真变态,自己做错了哪些题。
我的第一反应是,其实我也错了好几道,我也没怎么答好。
你的呢?
你的反应是,不就是一个考试吗?至于吗?你妈知道你这么矫情吗?
还是说,你会拍拍他肩膀说,这不是老师的错,是你没好好复习,你要从自身找原因……
对于后两种,如果是乐天派,没心没肺的,可能一笑了之,亦或觉得励志。可是对那种本身就敏感的人,他无疑会在瞬间觉得你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而且,你真确定,你喜欢的是后两种答案吗?
如果是,你有没有考虑过那同学明明做了很认真地努力,偏偏老师出的试题完全不是他化的重点里面的呢?你有没有考虑过,其实你想说的他都懂,他说的那话只是想让你开导他一下呢?
如果不是,你觉得我们说认同程天爽的感受你还觉得矫情吗?
你可能会说,第一种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很消极。
但其实这真没有那么消极,谁也不会放任自己堕落下去,终究也会更加努力学习,不再想这件事。重要的是,在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被理解了,有人知道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像后两种,充满着站着不腰疼的味道,其实班主任也是这么说的……
所以,说到底,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
选后两种的逆向思辨性思维,第一种是正向感受型思维;后两种把自己定位成上帝,第一种把自己定位成受害者,谁比谁高明啊,都半斤八两;而涉及到影片的具体情况,则更是两种价值观,喜欢主管的是信成功学,站在程天爽角度的偏向诉诸宗教与信念。
你会去基督教堂发佛教的宣传单吗?
你会去卢广仲的论坛说方大同比他牛逼吗?
你非去周杰伦的贴吧说锦荣果然比他更适合蔡依林,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吗?
所以,你在这里吵吵把火干嘛呢?
你觉得程天爽矫情,就去别人那里拼命点赞,你跟我掰扯真没用,咱们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考方式,这是好事,不然我来豆瓣干嘛呢?
你很乐观,你很阳光,这是好事,但是你不能强迫所有人都和你一样。
喝着星巴克就有权利对喝着雀巢速溶心中憧憬星巴克却喝不上的人指指点点吗?
而就算你也喝着速溶,那个扇了别人一巴掌,都不舍得给一甜枣,而给别人一个枣核,吃着脏烤串,喷一喷嘴巴就成了社交名媛的女主管,就是你心中标准答案?
醒醒吧,你站错队了,你就是一升级版豪华包装的程天爽。
比鲁迅口中麻木的旁观者更无语的是,跟着阶级对立面一起打击自己的同类而不自知。
或者,女主管也有为难,或许在董事长面前,她也是程天爽,那么女人何必难为女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啊?
退一万步讲,就算我们敏感,我们悲伤,我们矫情,我们连表达悲伤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碍着你什么事儿了呢?你开一宾利跑到人家门口,拍着人家窗户,告诉人家,你喝速溶是错的。
这到底是谁拧巴?
什么从自身找问题,什么要向前看,什么谁都受过苦……
我安慰室友,学妹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您就省省吧,跟我这儿就甭说了。
有的人,遇到困难,需要的是别人开导,告诉他怎么做。而有的人,遇到困难,受了委屈,只是想让一个人静静地听自己诉苦。
男人为什么不喜欢和女人说自己工作上的困难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不想听那些心灵鸡汤:
什么一切都会好的。
你是不是哪里做错了?要从自身找原因。
其实领导说得也是有道理的。
风雨过后会有彩虹。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这些多励志,多有道理啊。放之四海而皆准。可是像我这种人,一听就够了,因为我安慰别人都是这么说的,可偏偏这些对别人有用,对我没用。
我以前不知道我是不是唯一的,但现在看来似乎不是。
煮熟的鸭子飞了,调整啥啊。
别人打你一巴掌,你会告诉自己调整心态把右脸伸过去吗?
在我看来,还不如像程天爽那样鬼哭狼嚎地他妈大哭一场,对着墙骂一顿,第二天该干啥干啥 。
问题总是越来越多,解决问题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宣泄问题带来的困扰。
如果励志有用的话,还用心理医生干毛?
每一种类型的人存在都有它的原因与价值。
按乐嘉大叔的性格色彩说,程天爽性格色彩中的黄色极多。
如果你偏偏是个绿色的人,你自然觉得矫情。
可是黄色的人就应该去死吗?
没有黄色的“拧巴”,哪里显得出你绿色的淡定呢?你得了便宜还来这里卖乖。
没有程天爽, 那女高管能“犀利”得起来吗?
你不能逼着郭靖变成杨康。
郭芙就是郭芙,她变不成公孙绿萼。
最逼得我没招儿的是,一位叫做啥啥的豆友,具体是谁,好奇的可以在下面找找。
说矫情,讲道理的人我都可以理解,进行人身攻击的就太让人难以容忍了。
我就纳闷儿了,
别人说看电影哭了,
你就出言不逊。
你这么没口德,你家人知道吗?
总之一句话,谁也别强求谁。井水不犯河水。我不勾搭你,你也别骚扰我,就ok了。
我现在评价一部电影只有两个标准,好看或者不好看。那么这部电影我只能说,非常不好看。
主打小清新治愈系,看了半天,不知道治愈了什么。情节一篇松散,根本串不起来,讲故事技术极低,可能跟原著就是游记有关,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以至于故事简介只能说,在尼泊尔荡涤心灵的故事。
可是这是荡涤心灵么?整部电影只有刘孜那几句话句句珠玑,几句话就把整个电影的本质说出来了:程羽蒙,我提醒你啊,我安排你去尼泊尔,这就是一个工作,你别给我犯那种俗炮小白领常犯的烂毛病。尼泊尔我不用去我也知道,条件是特差吧?人民生活特贫困是吧?但奇了怪了他们生活的还特幸福,眼神特清透,笑容特淳朴,顿时衬的你心怀邪念了是不是?你开始怀疑自己干的这些事儿特别没意义了是吧?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存在感了是吧?哼,出一次国,去一次什么越南老挝柬埔寨,回来以后就不好好说人话,动不动就抱怨北京空气差物价高,人心复杂眼神肮脏。出去前偷鸡摸狗的事儿没少干,回来以后开始天天吃斋念经,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这种人我见多了,真不多你一个!别觉得去趟尼泊尔你就能琢磨出来什么,出世入世这事儿,你以为那么简单哪?出去演演游客,在村儿里体验一下生活,拜个佛留个影儿,就顿悟了?那我是不是扎在雍和宫里磕半年头,还能成活佛呢?要真瞧不起现在的生活,就留那儿别回来。要是还得回来过日子,趁早别给自己上这种套。还没高调的资格呢就嚷嚷着低调,还没活明白呢就开始要去伪存真,这是一种最损己不利人的装逼,自己活的假,别人看着累,听明白了么?
完了嘛。这才是正常人的人生观嘛。明明编剧清楚地知道人生真理,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内心深处的矫情。
矫情在何处?女主角整个片子各种委屈拧巴,我就在想,你拍这些委屈干什么呢?说到底无非是几个策划因为客户白做了,因为出生在小康家庭没法过土豪生活了,这尼玛就委屈了?做策划白做了10个里面不得9个?你小康家庭就不错了,还想着土豪这什么心态?求观众感同身受不是这么来的吧,反正我唯一感觉就是真尼玛矫情啊。
说白了还是许多文艺女青年的通病,生活中任何琐事都是矫出一情,都能跟倪妮似的又哭又闹,作的不行。整天觉得自己独一无二,跟天斗,跟地斗,跟世界斗,反正生下来不是土豪就是世界亏欠你的,只有你的奋斗最有价值,其他人都是凡夫俗子。其实就一句话,为啥我生下来不是土豪,劳资就应该过着私人飞机来去,在北欧木屋里写诗做木匠的生活,是么?
原以为还有个爱情故事,但是没有。当然了,编剧肯定觉得不落俗套,最后高富帅井柏然悄然离去,倪妮不知经历了什么仿佛心灵得到了荡涤,编剧肯定心怀得意,多文艺的结局。姑娘你是在拍电影,拍电影不是生活,可可西里你可以追求真实性是因为我们对于那些残酷一无所知,这种都市片你这不是自寻死路么?旅个游上个班的生活谁没经历过,你自己写游记就罢了,拍成电影让大家感同身受,然后跟倪妮一样心灵得到荡涤,明天上班就神清气爽了?
最后莫名其妙两人等着风来,然后出现了首席赞助商红牛的大幅降落伞广告,瞬间有一种奥运会的违和感。好吧,这也不容易,至少植入做的不错,值得鼓励。
还有值得鼓励的是,电影本身虽然非常不好看,非常不吸引人,但是至少不是来圈钱的,至少是满有诚意的一封文艺女青年的自白书,只是,对于不矫情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真是一篇失败的自白书。
另有一位看过的朋友对电影的评价是,哭不出来,笑不出来,也骂不出来。额,我是骂出来了,其实更多的是,我只是在吐槽我认识过的某些人而已。文艺女青年最应该做的是去看看搬砖农民,看看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你出生小康家庭吃穿不愁,已经可以拜佛了,全世界奋斗的人多的去了,也不是你一个人奋斗最有价值。人生最重要是活的开心,整天拧巴矫情作着自己过日子仿佛与全世界为敌,年纪大了只能追悔莫及。
刘孜那位观点犀利霸气的主编,才是你们应该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