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公司员工培训制度的原则

2025-04-05 06:52:0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楼上联想发展历程
个人与企业同步发展---联想的企业文化理念从当年"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的少年壮志,到今天"联想就在你身边"的成熟与自信,作为中国民族高科技企业的代表, IT产业龙头的联想集团,在其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中,以求实、进取创新的信念,实现着自己"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的追求。新千年伊始,联想集团以1999年第三季度8.5%的市场占有率荣登亚太市场PC销量榜首,位列1999年全国最有价值品牌计算机行业第一位,实现了历史的新跨越。联想的横空出世并非神话,它的背后,是一个现代高科技企业赖以生存和创新的源源不竭的动力源泉,那就是强大的企业文化的力量。

联想的企业文化,用总裁柳传志的话说就是:以人为本。有人认为,只有西方走在时代前头的革新型企业,才会提出"人比利润更重要"的口号,中国的企业只能从理论上认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却并不能真正实现。然而,走近联想,你会发现,"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的核心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切实的演绎。

走进联想意味着创造成功
联想认为,人才的生产力是企业发展之本,人性的真善美是企业管理之本,人才的培养和合理使用是增强联想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因。因此,联想提出,为每位员工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员工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成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许多具有联想特色的用人理念,形成了独到的用人观。

联想用人不唯学历重能力,不唯资历重业绩。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他们有一套规范的手段和流程。不是以某个人的主观判断来决定人员的录用和选择,而是在对素质、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有人抱怨联想的聘用程序过于繁琐,但联想正是在与人才的反复接触中,在利用人力之前,先帮他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通过这个支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特长、释放潜能。联想提倡人才成长论,即公司俗称的扎鞋垫理论,员工要先从基础工作做起,逐渐成长。他们有一套从战略目标到组织到岗位责任的可操作化要求,针对业绩管理制定出可衡量指标和激励机制,在赛马中识别好马。每个员工进入联想的时间可能有先后,学历也会有高低,但只要有能力,创造出了显著的业绩,都可以得到重用,都能够有所发展。在联想,因为业绩突出,一年之内提升三次者有之,进入联想仅三个月,能力强得到重用者有之。

联想所追求的是给每个人才提供没有天花板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可以尽情地施展。企业中的角色有两种,一种是大舞台、小角色,一种是小舞台、大角色。联想就是一个年轻人聚集的大舞台,员工平均年龄29岁,80%以上是本科学历,现今创造着60亿元效益的子公司经理年龄也不过35岁。过去的几年中,联想的业务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由于业务发展快,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给这里的年轻人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施展的舞台。在联想工作,几乎每个人都会感到来自工作的压力和负荷,那是因为要不断承担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在联想,你永远会是"小马拉大车",因为一旦你长成大马,就会有更大的车让你拉,这也迫使员工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提高中去应对工作的压力和挑战。

人力资源的培养也是一种投资
联想认为,人力资源的培养也是一种投资,注重的不应是短期的损失而是长远的效益,每个人能力的提高将会使企业受益无穷。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是联想的树人理念。联想把人才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能独立做好一摊事的人才,二是能带领一班人做好事情的人才,三是能审时度势,具有一眼看到底能力的人才。这三个层面的人无论是管理系列,还是技术系列,都能在联想寻找到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联想把每个员工看作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成员,承认每个人有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并不断提供机会,提高能力,开发潜能。他们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新员工上岗第一天,就要进行入职培训,认同联想价值观,培养客户意识和合作精神。普通员工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包括现代办公技能、交流能力的强化,技术与质量、市场与服务知识的提高。对于管理干部,联想关注使其不仅成为部门的领头羊,还要成为成功的牧羊人。对于中层领导,联想注重其带领团队,凝聚精神的能力。每个层次的联想人,都有机会在自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联想认为,如果把培训投入看作花钱,就不会大胆放手地去做。联想把员工的培训看作一种风险投资,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投入。联想电脑公司1999年全年培训费用达450万元,人均达3600元以上。在联想,做事的原则是对事不对人,允许有失败的经历,能力的提高只有建立在不断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因此,联想鼓励人有创新的表现,只有创新才能体现自身特色,赢得更大机会,最终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