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利与弊简答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利与弊简答
2025-04-05 08:36:3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利:

1、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小国逐步归并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

3、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各国为了战争的胜利,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某些改革,从而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结果是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

二、弊:诸侯争霸使得整个国家兵连祸接,没有宁日,给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奴隶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

扩展资料:

春秋战争从公元前770年持续到公元前476年。在争夺霸权的斗争中,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慕公、宋襄公相继成为霸主。

一些诸侯国不把土地分封给官员,而是设立郡县,并任命官员管理。职位不再世袭,分封制度逐渐瓦解。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慕公统治着中原。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越国也北上称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争霸

回答2:

一句话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就是:春秋战国无义战.但战争促进了社会的融合,而使民族走向统一,旧势力的消亡和新阶层的兴起,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