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2025-04-09 07:41:2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民兵:指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常备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有的则同预备役相结合,既是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又是预备役的一种组织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兵,在历次革命战争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主要是:①开展游击战争,配合部队作战。民兵凭借人熟地熟之特长,以就地、小型、分散为主,人自为战,村自为战,声东击西,神出鬼没,灵活运用各种游击战术,创造了诸如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等巧妙的战法,到处消耗、疲惫、袭扰、围困敌人,为主力部队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②踊跃参军,补充和扩大军队。民兵为翻身解放,保家卫国,自觉自愿地踊跃参军,有时则整连、整营、整团成建制地补充部队。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补充,主要是有民兵这样一支取之不尽的兵员源泉。③担负战争勤务,支援前线。民兵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送军粮,运弹药,抬伤员,侦察敌情,保护桥梁,修筑工事,押送战俘,担负了繁重的战争勤务,从各方面支援军队作战,保证前线需要。解放军打到哪里,民兵就支援到哪里。尤其在解放战争时期,民兵支前队伍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支前队伍达500多万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④保卫后方,巩固革命根据地。民兵是生产建设的保卫者,又是生产建设的突击队。为保证军需和民生,他们一面战斗,一面生产,用战斗来保卫生产,以生产来支持战争。他们带领广大群众空室清野,使敌人断粮、缺水,陷于困境。他们还担负着站岗放哨、盘查行人、封锁消息、捕捉敌特等任务。中国历次革命战争的实践证明,民兵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兵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在维护社会治安、保护重要目标、守卫祖国的陆海边防,配合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等方面,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得力助手,而且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支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