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腻色伽一世曾与东汉发生过一次战争,据《后汉书.班超传》著,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贵霜副王谢率兵七万人攻班超,汉军人少,坚守不战,谢攻班超不下,四处搜掠又无所得,粮草出现问题。班超推断谢会向龟兹求援,就派兵埋伏要道,谢果然不出所料,结果求援士兵全被杀掉,班超将消息告知谢,谢自知已无出路,便派使者向班超请罪,要求放还,班超同意,两国关系又重修好,自此贵霜军退回葱岭以南,两国保持和平关系。 贵霜帝国地处中亚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国丝绸、漆器、东南亚香料、罗马玻璃制品、麻织品等贸易中转站。从其铸造的金币可以知道其与罗马帝国的商业关系。另外,这些金币所表达的各种希腊宙斯和胜利女神奈基、罗马、祆教祭坛、耆那教的公牛、印度教和佛教神祇可以证明贵霜对发扬于当地的宗教和艺术的宽容和融合的关系。语言文字方面,早期使用希腊文字和语言,后来创制自己的婆罗米文与吐火罗语。 贵霜人石像 贵霜帝国前三位国王,丘就却信佛教,阎膏珍信婆罗门教,迦腻色伽一世又信佛教,其中以迦腻色伽一世对佛教的支持和宣扬最大。由于迦腻色伽一世是通过暴力使帝国达到极盛期,为了巩固统治,需要缓和社会上的种种矛盾,因此强调种姓的婆罗门教就不如不承认种姓差别的佛教有效,又由于迦腻色伽一世并非印度贵族出身,在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下不能占有适当的位置,因此迦腻色伽一世就选取以佛教管治帝国。迦腻色伽一世下令修建富楼沙的大讲经堂,还雕刻了一批佛像,又把一批出色的佛教学者招到自己身边,包括胁尊者,世友,众护,马鸣等。迦腻色伽一世又在胁尊者的提议下召开了一次佛教高僧大会,因为当时佛教内部已有许多不同学派,对教义解释不尽相同,这次会议由世友主持,经过讨论,对经、律、论三藏都重新作出了解释。贵霜帝国一时成为了佛教中心,由于贵霜帝国扼丝绸之路的要冲,与东方汉代中国有密切商业来往,佛教也由此传入中国。 贵霜帝国时期也是佛教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时间,此时佛教分离出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又贬称以前各派教义为小乘佛教。然迦腻色伽一世对佛教采取大小乘兼容的政策,其中世友就是小乘佛学家,马鸣则是大乘佛学家,佛教从贵霜帝国传入中国时也是大小乘一同传入。不过,总的来说,以后大乘佛教主要从北方传入中国,再进而传到朝鲜和日本,而上座部佛教则向南传入斯里兰卡,再而进入东南亚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