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字的繁体字是:牛
牛 [ niú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星名,二十八宿之;喻固执或骄傲;姓
放牛 [ fàng niú ]:把牛散放掉,住其所往;牧牛
吹牛 [ chuī niú ]:说大话;夸口;〈方〉闲聊天
奶牛 [ nǎi niú ]:专门培育的产乳量高的牛
牛奶 [ niú nǎi ]:母牛的乳腺分泌出的白色或略带黄色的流汁,用来哺育它们的幼畜,其中含有成为悬浮状的各种不同比例的脂肪、蛋白质、糖和无机盐
牛肉 [ niú ròu ]:阉牛、奶牛或其它成年牛宰杀后供食用的肉
小明爱吹牛,大家都不相信他说的话。
某些算命先生自称神机妙算,其实那是吹牛。
我家的小花猫把桌子上的牛奶给打翻了。
我家里养了一头牛。
经过这次伊利工厂的观察之旅,我知道了伊利的牛奶质量是名副其实的。
“牛”没有繁体字,只有异体字:牜
读音:niú
意思: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黄。~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气。
4.姓。
笔画:4
组词:
1.牛骍[niú
xīng]:赤色牛。古代用为祭祀的牺牲。
2.养牛[yǎng
niú]:饲养牛。
3.牛酪[niú
lào]:一种从牛奶凝聚出的食品。是乳酪的一种。
4.牛腰[niú
yāo]:文稿、书卷等一大捆,像牛腰那样粗壮。
5.泥牛[ní
niú]:泥土所做的牛。古时于立春日造泥牛,举行一定的仪式,以祈求丰收。
“牛”字出自:
1.牛,大牲也。——《说文》
2.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3.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4.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5.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6.牛田牧田。——《周礼·载师》
“牛”字繁体字的写法是:撇,横,横,竖。
“牛”的读音是:[ niú ]
“牛”的部首是:牛。
“牛”的笔画是:4笔。
“牛”的基本解释:
1.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 星名,二十八宿之 :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 喻固执或骄傲 :牛气。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