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有哪些选购的技巧呢?

2025-04-08 09:29:1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明确使用什么燃气。可选择的种类有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气及液化气混空气等,不同的燃气应选用不同的燃气灶。对炉头材料的选择。目前市场上的燃气灶主要以不锈钢、铸铁及铜制锻压材料为主,燃气灶炉头的选购主要看炉头材质及厚度,一般情况下炉头越重越好。灶面材料的挑选。主流灶面材料有不锈钢和钢化玻璃两种,不锈钢灶面材料结实、光洁度好、造型美观;不足之处在于长期使用后表面光洁度会差一些,且污渍较难清洗;而钢化玻璃材质面板,其耐高温、耐冲压、耐划等物理性能都较好,外观秀气灵透,清洗异常方便。检查燃烧质量。对燃气灶炭燃烧质量的检查必看燃气灶的开关旋钮、喷嘴及点火装置的安装位置、通气点火测试时应保障启动10次至少应有8次可点燃火焰、点火后4秒内火焰应燃遍全部火孔,使用电子点火器进行点火,火焰燃烧均匀稳定呈青蓝色,无黄火、红火现象,当人体接触触灶体的各金属部件无触电感觉。劣质的燃气灶在调试时一般会伴随着脱火(火焰从燃烧器火孔全部或部分离开的现象)、回火(火焰在燃烧器内部燃烧的现象)和火焰发黄的现象。

回答2:

市场上燃气灶的进风方式主要有上进风、下进风、侧进风和全进风四种。下进风型:这种灶具是照抄进口灶具而来,为符合国人猛火爆炒的烹调习惯而增大了热负荷及燃烧器,国外这种产品是要求橱柜开孔,或依靠较大的橱柜缝隙来补充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同时用于泄漏燃气在点火时不可避免的排出,且小热负荷设计。而国内用户很少知道将橱柜开孔,因而造成燃烧不充分,黄焰、一氧化碳浓度高,且一旦燃气泄漏量较大,就可能造成点火爆燃,导致玻璃面板爆裂。上进风型:这种灶具改进了第一种灶具的缺点,将炉头抬高超过台面,希望从炉头与承液盘的缝隙进入空气。但燃烧时该部位已形成了高温区,冷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不能由此进入炉头,于是二次空气仍然得不到有效补充,根本上也解决不了黄焰及一氧化碳浓度偏高的问题。这种结构设计,热负荷也不能设计过大,大于3.06千瓦时黄焰很厉害 ,热效率较低,不太符合国人对猛火的需求,且高高的炉头使灶具的美观大打折扣,但能降低玻璃面板爆裂率。

回答3:

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液态)、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燃气灶又叫炉盘,其大众化程度无人不知,但又很难见到一个通行的概念。

按气源讲,燃气灶主要分为液化气灶、煤气灶、天然气灶。按灶眼讲,分为单灶、双灶和多眼灶。起步阶段(1980年以前):产品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的燃气事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城市燃气的普及程度非常低,仅有百分之十几,广大农村几乎没有人使用燃气。那时,燃气灶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此前,燃气用具每家只有最简单的燃气灶,产品结构也很简单。灶面材料大多为铸铁,表面电镀或喷涂等处理,没有电点火装置,工艺也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中。发展阶段(1980-1990年):耐用性和可靠性大幅提高。198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随之兴起,国外各式各样的燃气用具纷纷进入中国,燃气用具的生产企业也由原来的十多家猛增到近百家,企业类型也由原来的单一燃气公司发展到有国营、集体、民营等各种企业类型,国外著名的燃具生产企业也开始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从而使燃气用具的产品质量和外观也有了根本的改变,产品的品种和功能也在不断变化。在此期间,面板、燃烧系统、点火装置也有了改进。面板材料有冷板喷涂,燃烧器有铸铁炉头、表面电镀或喷锌处理,点火装置采用压电电子点火,提高了点火率,燃气灶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有了提高。突破阶段(1990年-2006年):品种增多,款式齐全。1990年以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阶段。中国的燃气及燃具事业进入了快速成长时期。国外先进燃具开发制造技术的引入,带来了中国燃具事业的突破性改变。家用燃气灶具品种增多,款式新颖,安全措施增强,材质、功能和性能等均有所改善。在生产质量和可靠性,工艺水平,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性能指标的先进性,节能和环保,安全使用等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灶具的材料基本上淘汰了铸铁。不锈钢面板,表面喷涂不粘油涂层材料,钢化玻璃面板等在灶具中占有重要地位,陶瓷面板也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