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部分人的音乐审美都还停留在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只听人声歌唱而完全不听编曲,唱功不会深究也听不出百万调音师的效果,无病呻吟强行押韵强行解释的歌词最受欢迎,所以民谣和学猫叫之类的歌曲自然数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风格。
比如我最近在听的一首最佳编曲奖的作品——卢凯彤《还不够远》,这首歌词量少,自然歌唱的部分也少,然后普通听众听这首歌时就会完全忽略乐器的演奏,来个经典吐槽——你咋不唱啊!(指弹吉他手最怕的话)
再一首最佳编曲奖作品——阎奕格《阎罗王》,作曲不够朗朗上口,对于普通听众,歌词不大听得懂,对歌曲想表达的意境不感兴趣。
还有原因就是歌曲宣传力度不足,但这都不会是主要原因了,根本原因还是普通听众的音乐需求太低,基本需求听个响,听华语就听个朗朗上口、听个所谓深情,听外语就听节奏感强的编曲。
而且如果要求不要那么离谱的话,其实金曲奖很多歌曲还是有一定传唱度的,当然如果你非要给我扯一些独立音乐....那就不是金曲奖的问题了,所有独立音乐的归宿都一样。而金曲奖其实已经是...比较主流的音乐奖项了,您要说没传唱度,建议您看看金音奖,那才叫没传唱度。
比如今年金曲奖,林忆莲蔡依林等等,这叫没传唱度?《0》都快被讨论烂了好不好,虽然我不是很满意,但必须得承认它的影响力。金曲奖其实一直是被很多小众独立音乐人诟病的一项奖项,原因是他们觉得太过主流,照顾了太多方面,导致不纯粹。
歌和歌不一样,有的歌就适合听,适合欣赏,不适合传唱。而有的歌不但好听,唱起来也是朗朗上口。
金曲奖的歌曲就是评出来的适合让人听,让人感受,让人回味的歌曲。传唱高不高意义不大。
金曲奖歌曲都是由专业的音乐人评选,他们是科班出身,有专业理论和音乐技巧,而老百姓听歌首先是感觉旋律,是不是好听好唱,流传度长远的歌,都是好传唱的。
能够被大众传唱的歌曲都是口水歌,大众听的是调儿,专家听的是技术,很我们不一样的。我们认为不好的歌曲,不代表不是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