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成功于“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说这背后有很大的风险?

为何说这背后有很大的风险?
2025-04-16 02:04:2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我们大家几乎从小就听着各种故事长大的,而曹操更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人物之一。曹操在挟持了汉献帝之后,就获得了朝廷中的最大的权力,虽然他没能让自己坐上皇帝的位置,但几乎已经就是皇帝的身份了。但很多人说,其实曹操挟持天子是由很大的风险的,这是因为如果曹操输了,他就会自己死掉,并且被灭族。

其实曹操能够统一北方,是靠着自己的亲戚来平定的四方,当时他把汉献帝放在了自己的大本营,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炸弹,如果当时天子在大本营翻了身,无疑是抄了他的老窝了。

其次,刘备和袁绍当时对他屡屡发难,他们都是想要去讨伐曹操,说白了,就是根本不想要臣服于汉献帝,而当时挟持天子的好处可能最大的一条就是能够任用自己觉得十分好的将领官员,让自己身边的人更加强大,这也是因为曹操惜才。我们也很容易知道,曹操虽然为人奸诈狡猾,但他的确是一个比较爱才的人。

再者,当时曹操把持了汉献帝,但是他根本没有能力去干扰其他权力所有者的动作,所以他还是不能让那些人臣服于自己。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曹操当时挟持汉献帝的利是小于弊的,我认为他可能就是为了能让自己有任用贤才的权力,毕竟这也是他在长久的战争中,唯一让我们倾佩的事情。

回答2:

你不要听取那些小说或者一些文艺作品胡说八道。曹操是忠于汉献帝的。
当时只有曹操听汉献帝调遣,各路军阀各自为政。甚至造反作乱,如袁术自理,袁绍另立,刘备自封为王等。
小说把刘备身份说成是皇叔,那是胡说八道按照家谱汉献帝比刘备大两辈。刘备身份无法考证。
你可以多看看百家讲坛专家对三国时期的分析。

回答3:

在郭汜之后,建安元年(196年)七月,汉献帝回到洛阳,国舅董承暗中召当时还是兖州牧的曹操护驾,曹操率军过来迎接汉天子,曹操以洛阳残荒为由,让汉献帝移驾到许都居住,从此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岁月。但是,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基本还是依靠自己的嫡系,即曹氏、夏侯氏的人马来平定的,并不是依靠一个虚有其表的汉天子而曹操把汉献帝安置在了自己的大本营,也是充满了各种危险。比如,他经常遭到天子的“暗算”,以至于曹操做出了诛杀国舅董承、汉献帝的伏皇后,从而让他背负了相应的骂名。

另外,刘备打着讨汉贼的旗号屡次发难,讨伐曹操;而更早些的袁绍发动的官渡之战,也是一句“奉衣带诏讨贼”的旗号。其实,说白了,他们还不是利用尊汉天子之名来讨伐敌人,假如他们打败了曹操,真的会臣服于汉献帝吗?

挟天子”的唯一好处,大概仅仅是能获得授予官位的权力吧,以吸引一些人士来归附,但是,真正的士人,其实并不是和曹操一条心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孔融、杨彪,而其他的士人,也只不过是有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想法,才归附曹操的。

再说了,刘备自己当上了荆州牧,孙权也当上了徐州牧,他们自己任命他们的手下做相应的太守、将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对此也毫无办法。

这就说明,即使是曹操把持了汉家天子,也无法左右各路诸侯的各种举动,说白了,最后,他们还不是只能在战场上来决定胜负吗?曹操若输了,还不是身死族灭吗?

再往远说一句,当曹操死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刘备也赶紧当上了皇帝,而此时的汉献帝还没死。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诸葛亮指挥着蜀军收复了中原,还与汉都洛阳,岂不是有了两个刘氏皇帝的怪事?

回答4:

 真正的士人,其实并不是和曹操一条心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孔融、杨彪,而其他的士人,也只不过是有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想法,才归附曹操的。

  再说了,刘备自己当上了荆州牧,孙权也当上了徐州牧,他们自己任命他们的手下做相应的太守、将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对此也毫无办法。

  这就说明,即使是曹操把持了汉家天子,也无法左右各路诸侯的各种举动,说白了,最后,他们还不是只能在战场上来决定胜负吗?曹操若输了,还不是身死族灭吗?

  再往远说一句,当曹操死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刘备也赶紧当上了皇帝,而此时的汉献帝还没死。

回答5:

1、别人可以借清君侧之名攻打。
2、汉帝实权甚微,可以忽略不计。
3、自身背负骂名,还要承担皇族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