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流必须先摸透对方的心理,否则将无法有的放矢地说服对方,达到交际的目的。
虽然说人心隔肚皮,但是人的心思却可由显现于外的表情、动作、言谈等显露出来。即使是极端型的面无表情者,其心理状况也无法完全不显现在其举止之间。下面将为你介绍几种初见面时可以识透对方心理的有效技巧。
(1)反问对方真正的意图
如果你遇上说话语意不明者,而他又避免做透彻的结论,为了确认他是否为意志踌躇的人,可利用他自发的双面理论来加以辨清,在他提出强调单方结论后,应立刻反问他对于另一方的理论有何观点。
(2)坚持讲完你的话
如果与人见面时,对方表现出闻一知十无所不通的态度,你在心里需先设戒心。因为对方对你的性格、情绪毫无了解,却表现出闻一知十的样子,其意义大多表示不想倾听你谈话的拒绝姿态,只是碍于礼仪或情面,不好直接表明。如果话一张口,对方即频频点头表示了解,这时你不可缄默,而要坚持说完自己的话,让对方更加了解。
(3)对方内心不安的表征
按常规,见面双方都持着该有的礼仪待人,若是对方态度异常地冷淡无礼,正表明了他的内心隐藏着不安,为了掩饰其弱点,便使用这种扰乱战术。你可不要被对方的假面具所吓倒,此时要以冷静的态度沉着应对,才是上上之策。
(4)面无表情的表情
面无表情的表情,正是对方内心无言的表露。当人类强烈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或心底充满敌意与不欲为人知的情感不敢直接表露出来而:努力压抑时,就会变得面无表情。因此,面无表情,并非内心毫无所感,而是波涛暗涌,畏于表现出来。在他们没有表情的面孔下,实则深藏着不为人知的想法。
(5)对方突然很多话时
人变得多话,并非只是在他想表达自我时,相反,想打断或想结束某话题时,也是这样。因此当对方突然高谈阔论起来时,你要仔细想想是否提及他们不愿设及的问题。话多并不表示能言善道,只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烟幕罢了。
(6)对方尤为亲切时
面对对方亲切无比的交际态度,若是认为自己交际成功而洋洋得意,那真是大错特错。对方过度亲切时,必须怀疑对方是否为了掩盖内心的不安才那样。此时,你应该若无其事地转变话题,以打探对方的真意。
香烟盒乃是对方不露痕迹地表示己方的观点的一种信号。因此,若是拒绝了对方所递过来的香烟,而取出自己的香烟来抽的话,会被认为是不接受对方的一种推托态度。
(7)假如对方将手插入裤袋中
手插入裤袋中,多半是在紧张之余,无意识地把手放入裤袋中的。
不管什么生意人,为了解除内心的紧张,大都会作出解除肉体紧张的动作。他将手插入裤袋中,也只不过是要凭着触摸自己身体中易于接触的部位,来提高与自己的亲密性,进而消除紧张。接受对方的那些信号,并使其紧张得内心责备自己,这才是引出对方真心话的一个前提。
(8)特意与对方的意见相左
在以了解对方的人品及观点为目的的面谈中,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了解对方,可以向面谈者提出令他不快的问题,或是将对方置于孤立状态,从而迫使他二者择一,换句话,就是“虐待对方”,将其置于危机中而观其反应。
(9)持续使用“是”、“不是”不能回答完整的问题
在洽谈生意,特别是要探知对方的真意时,要让对方说出更多的话语,因此,这一方法应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10)对方若把话题岔开
对方将话题岔开,大致上有三种情形。其一是因完全不留神而岔开了,其二是因突然产生意料之外的联想而岔开,另一种则是故意将话题引到别处。这些情形都表现出说话者目前的兴趣和精力已转向别的话题,所以不要在中途打断对方的谈话,让他继续一段时间。如果是第一种情形,不久对方对于究竟何者才是正题也感到非常诧异。在第二种情形中,因为对方并没有忘记本题,所以他能自然地回到话题。而如果隔一段时间之后仍然不能回到本题的话,就可以判断为第三种情形。依此种方法,可以了解到,乍看之下是很浪费时间和精力的“离题谈话”,也可以成为猜出对方心理的一个绝好机会。
(11)不要挖掘初次见面者的过去
为了拉近与初次见面的对象之间的距离,将话题引向对方的故乡等,这也是可以的,但那并不一定都是对方所愿触及的往事。有时,这些事是他心灵上的创伤,在那种情形下,对方也会将深藏于自己内心的不快和忧虑,表现在表情或实际行动的细微之处。因此,一边谈话也要一边注意这些信号。
(12)当你被夸奖时
夸奖的言辞、赞美的话,并不都是单纯可喜的。一被别人称赞就立刻作出决定,会被认为是太简单、太幼稚。然而,若是不留余地地表示出猜疑心并冷冷地作答,这也会破坏交际的气氛。因此,最真实的方法是,先谦虚一番,然后继续保持着探索对方真意何在的心态。由此就能够找出对方隐藏于赞赏言辞后面的想法,并且判断出他是否对你怀有敌意或某种企图。
总之,只要你用心观察,细心琢磨,就能发现对方心理深处的变化,从而在交流过程中有所侧重,达到较好的交流效果。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关系决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