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是五子良将,居然向关羽投降了,他为何不决一死战?

2025-04-05 19:59:3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于禁是三国的猛将,深得曹操器重,由于当时自己所带的陆战军队无法和关羽的水军对抗,无奈之下选择投降,这也成了他一生的耻辱,被认为是贪生怕死,不顾脸面投降,但如果不投降,最终的损失就会越大,于禁自己无所谓,但他要考虑将士们的生死,投降是最好的选择,但最后的结局也不好,关羽被孙权击败,于禁辗转为孙权所虏。于禁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晚年的结局有点悲惨。

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各方势力都能人才备出,没位大将都有让人津津乐道的成名史,其中于禁为曹魏立下了显赫的功勋,但结局确实当中最惨的,于禁追随了曹操三十年,但最后因为投降坏了名声,被曹操认为叛徒,一生的荣誉被抹杀。当时于禁要援救曹仁,关羽用计,擒获于禁庞德,庞德誓死不降被斩杀,于禁投降保全了性命。

但于禁投降绝不是因为贪生怕死,而是为了保住自己三万士兵的性命,当于禁刚到樊城安排好军队,无奈这场战争于禁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倾盆大雨却一连下十多天,江水暴涨,于禁的陆军不是关羽水军的对手,输给了关羽,庞德之所以坚持不投降,不是因为他忠于曹操,而是他的父母妻儿都在曹操手中,如果投降,曹操绝不会放过他的家人,所以坚持应战。

后来于禁被吕蒙带到江东,孙权下令把于禁放了,于禁回去后,曹丕送来一幅关羽水淹七军、庞德站立不降、于禁屈膝投降的画作,于禁见后,羞愧难当,最后抑郁而终,世事无常,就算毁了于禁的一世英明,他也是守住了大魏三万士兵的性命。从某种角度上讲,于禁是放下了个人荣辱,为了部下们的性命投降关。

回答2:

因为他知道关羽的大名,也有自知之明,知道打不过关羽,所以就投降了

回答3:

在关羽攻打樊城水淹七军的时候,于禁也是走投无路为了保全手底下那么多将士的性命不得不抛弃自己的名声选择投降,这也可以说是为了跟随自己出生入死弟兄们着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