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层的综合评价

2025-04-18 11:03:5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为了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各油气层的特性,为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提供依据,就必须对油气层进行综合评价分类,即以小层 (或单层) 为单元,研究每个小层 (或单层) 的分布稳定程度和储层性质。进行这项工作时,一般是根据本油田的实际情况,确定油气层的评价参数。在综合考虑各评价参数的基础上,对油气层进行分类。其中,一类油气层是分布稳定程度和储层性质均较好的油气层,是油气田开发的主要对象。

对油层评价分类的通常作法如下:

1. 根据油田实际情况,确定油气层评价分类参数及优先考虑的主要评价分类参数

由于各油田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故各油田的油气层评价参数和主要评价参数也就有所不同。

对一般简单的砂岩油气田来说,评价参数可包括含油面积百分率 (或钻遇率)、小层(或单层) 储量百分率 (按占油层组百分数计算)、小层 (或单层) 平均有效渗透率及小层 (或单层) 平均有效厚度等。根据油田实际情况,必要时还可添设其他参数。在已选定的评价参数中确定出优先考虑的主要评价参数。如某油田在以上4项指标对油气层进分评价分类时,确定以面积和储量为主要指标,厚度次之,渗透率参考。同时还参考油砂体分布形态和连通情况,适当调整类别。

油层评价时常用评价参数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含油面积百分率 (钻遇率)

当井位分布均匀时. 可用钻遇率 (W) 表示: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式中:Non——钻遇油气层井数,口;N—全区完钻井总数,口。钻遇率越高表示油气层分布面积越大。

(2) 平均渗透率

平均渗透率 可用厚度加权平均值表示: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式中:K1,K2,…,Kn——各井钻遇油气层的渗透率,μm2;h1,h2,…,hn——各井钻遇油气层的有效厚度,m。

(3) 平均有效厚度

平均有效厚度 计算公式为: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式中:h——各井钻遇油气层的有效厚度,m;n——钻遇油气层的井数,口。

2. 对油气层评价分类

综合分析对比各油气层的评价参数,提出油气层评价分类意见,列出油气层综合评价分类表。

在对油气层评价分类时,应优先考虑主要评价参数。必要时可对评价参数分级别类,定出数量界限,然后对主要参数进行类别组合,参考其他参数,即可提出油气层评价分类意见。一般将评价参数和分类意见综合在一起,列出油气层综合评价分类表,如表2-8所示。

表2-8 某油田油气层综合评价表

3. 绘制油气层评价分类综合数据示意图

所谓油层评价分类综合数据示意图 (图2-24),就是将各油层的评价参数值,以比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油层综合评价分类表和综合数据示意图,可以较清楚地了解每个油组 (砂组) 的全貌,区分主力油层与非主力油层。

图2-24 油气层评价分类综合数据示意图

需要指出的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静、动态资料的不断增加,对油层的认识将不断深化,当发现以前的评价与实际情况有矛盾时,可进行补充评价,使评价分类更符合油层的实际情况。

这样的分类表和示意图,是开发方案的基本图件之一,是划分层系和开采层段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