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检修电子产品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2025-04-07 17:00:2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了解故障的类型
了解故障的类型对检修电子产品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故障有不同的特点,检修时可以根据故障的不同类型,确定检修手段与方法,为快速解除故障提供帮助。
在电子产品检修中,常把电子产品的故障分为3类:
(1)通电调试前的故障
通电调试前的故障是指在焊接装配时出现错误所造成的故障。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是:元器件采购一筛选测试一元器件老化一产品焊接一整机装配一调试一整机老化一检验。产品进入调试工序时必须保证元器件焊接、导线连接及结构件装配正确无误,无焊虚、漏焊、桥接、短路等现象。也就是说,电路的电气性能正常,基本可以正常工作。就收音机来讲,装接完成后,接通电源就可收到电台广播信号,这时才能进行调试,否则就要转到检修这道工序。此类故障的特点是,电子产品从未正常工作过,存在焊接装配的错误。
(2)正常工作后的故障
电子产品维修多指此类故障,它是指电子产品在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故障。导致此类故障的原因很多,电子产品到达使用寿命、元器件老化、不正常操作电子产品造成元器件的损坏、电路的虚焊及焊点的腐蚀等,都可以使电子产品出现故障而无法正常工作。
(3)人为故障
人为故障一般是指在维修电子产品时造成的故障,初学者特别容易造成此类故障。经常出现的人为故障有:维修电子产品时,怀疑元器件损坏而拆下进行检修重新焊装,或者在更换元器件时,将元器件极性装反;在不了解电路的情况下,将脱焊的导线焊错位置。所以在检修可能存在人为故障的电子产品时,应对照原理图认真检查新换上或拆卸过的元器件。有经验的维修人员通过观察焊点,很快就会发现被换过的元器件,并认真检查消除人为故障。
2)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在了解了故障的类型以后,对电子产品进行检修前,还应对该产品有所了解,首先要会使用该电子产品,了解其性能及主要指标,掌握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做好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询 问
询问主要是了解电子产品损坏前后的一些情况,如无声、杂音多、元器件发热冒烟、有没有他人检修过等。如果被没有经验的人调乱电感与微调电阻,弄断连线,更换元器件,都可能造成人为故障。因此要设法按照图纸将元器件、电路恢复原样再进行检修。凡是已有故障,后来因检修不当造成人为故障的电子产品,常是较难修理的,此时更应仔细查出毛病所在。
通过询问可以了解故障属于哪种类型,并根据故障类型的特点查找故障点,这会使我们在维修电子产品时节省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试用待修电子产品
对于产生了故障的电子产品,要通过试听、试看、试用等方式加深对电子产品故障的了 解。检修者应设法接通电源,拨动各个有关的开关、插头座,转动各种按钮,仔细听输出的声音,观察显示出来的图像等。同时对照电路图,分析判断可能引起故障的地方。
试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要留神是否有严重损坏现象,如设备打火、爆裂声、显像管上仅有一个极亮的光斑点等。如果产生这种现象,说明待修电子产品的整机电流过大,不能通电检修,而应立即切断电源,进一步查明原因。
(3)看懂原理图与装配图
要检修出现故障的电子产品,首先要有它的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接线图(装配图)。在电子产品检修时,我们往往通过测试数据并结合故障现象,在电路原理图上进行故障分析。没有原理图检查故障将很困难,检修前要对电路原理图进行分析,了解各单元电路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单元电路之间的联系。结合待修电子产品的故障特点,分析故障可能出现在哪几个单元电路中,这样可使搜索故障的范围缩小,从而迅速查出毛病。对待修电子产品电路结构的一般规律理解得越深刻,对各种单元电路在整个复杂电路中所负担的特有功能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减少在检修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大大提高检修的工作效率。若手头没有待修电子产品原理图,可找一个电路结构相似的原理图作为参考。
印制电路图有助干在检修时很快查找到需检测的元器件,因为印制电路图与印制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一一对应,并印有元器件的标记符号,可以节省查找元器件的时间。
(4)准备检修工具、设备及元器件
常用的检修工具有电烙铁、镊子、螺丝刀、吸锡器、万用表等。对一些较复杂的故障,检修时还需要相应的检测仪器,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准备好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如各种阻值的电阻器、常用的电容器、二极管和三极管等。
3)故障检修
对电子产品进行故障检修可分为三级:第一级检修是更换整个模块;第二级是更换电路板等组件;第三级是更换元器件。第一级检修,速度快,停机时间短,但维修费用最大;第二级检修比第一级稍慢,但更换电路板等组件的费用比更换整个模块费用低得多;第三级检修最为经济,但要检修出故障元器件,予以更换并进行电路调整,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在检修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的技术条件和经济状况合理选择。第二、第三级检修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坚持物有所值,勤俭节约的原则是检修工作者职业道德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排除故障是完成检修任务的必要手段。视检查出的故障原因作相应的处理,就可将故障排除。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同规格、同型号的良品器件更换损坏、变质的器件。着无相同器件而需用其他元件代换时,应遵循代换原则。
②重新调整有关电路或可调器件,以解决失调故障,检修后的调整可使机器性能更佳。
⑧重焊、补线,以排除虚焊、脱焊或断线故障。
④清洗、烘烤受污染、锈蚀、接触不良或漏电的电路、器件或设备,可排除简单或疑难故障。
⑤灵活地采用临时措施。此法因人、因地而异,但必须规范化,以免后人不好修理。若采用了临时措施,购到器材后一定要及时换上,并记录在案。
故障检修完成以后,检修人员应该对电子产品进行开机试运行,并对检修完的产品进行校验,使电子产品的性能达到最佳。
4)后续工作
以上工作完成以后,检修人员应填写检修记录供今后参考,并将修理好的电子产品交付用户使用。

回答2:

直观法是指通过看、听、闻、摸的方式来检查电子产品的方法。直观法是一种简便的检修方法,有时很快就可以找出故障所在,一般在检修电子产品时首先使用这种方法,然后再使用别的检修方法。 在用直观法检查时, 可同时辅以拨动元器件、 调整各旋钮以及轻轻挤压有关部件等动作。


使用直观法时可按下面的方法进行。

① 眼看: 看机器内导线有无断开, 元器件是否烧黑或炸裂、 是否虚焊脱落, 元器件有无装错(新装配的电子产品) , 元器件之间有无接触短路, 印制电路板铜箔是否开路等。

② 耳听: 听机器声音有无失真, 旋转旋钮听机器有无噪声等。

③ 鼻闻: 闻是否有元器件烧焦或别的不正常的气味。

④ 手摸: 摸元器件是否发热, 拨动元器件导线看是否有虚焊。

16.5.2 电阻法

电阻法是用万用表欧姆挡来测量电路或元器件的阻值大小以判断故障部位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检修时应用较多, 由于使用这种方法检修时不需要通电, 比较安全, 所以最适合初学者使用。

1. 电阻法的使用

电阻法常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检查印制电路板铜箔和导线是否相通、 开路或短路。 印制电路板铜箔和导线开路或短路有时用眼睛难以观察出来, 采用电阻法可以准确判断。

在下图(a) 所示的检测操作中, 直观观察印制电路板两个焊点是相通的, 为了准确判断, 可用万用表的R×1挡测量这两焊点间的阻值, 图中表针指示阻值为0Ω, 说明这两个焊点是相通的。

在下图(b) 所示的检测操作中, 导线上有绝缘层, 无法判断内部芯线是否开路,也可用万用表的R×1挡来测量导线的阻值, 图中表针指示阻值为∞, 说明导线内部开路。


② 检测大多数元器件的好坏。 大多数元器件的好坏都可用电阻法来判断。

③ 在路粗略检测元器件的好坏。 所谓在路检测元器件是指直接在印制电路板上检测元器件, 无需焊下元器件。 由于不需拆下元器件, 故检测起来比较方便。 例如可以在路检测二极管、 三极管PN结是否正常, 如果正向电阻小、 反向电阻大, 可认为它们正常; 也可以在路检测电感、 变压器线圈, 它们的正常阻值很小, 如果阻值很大就可能是线圈开路。但是, 由于电路板上的被测元器件可能与其他元器件并联, 检测时可能会影响测量值。

如下图所示, 万用表在测量电阻R的阻值时, 实际上测量的是R与二极管VD的并联值, 测量时, 如果将红、 黑表笔按下图(a) 所示的方法接在R两端, 二极管会导通,这样测出来R的阻值会很小, 如果将红、 黑表笔对调测R的阻值, 如下图(b) 所示,二极管VD就不会导通, 这样测出来的阻值就接近R的真实值。 所以在路测量元器件时, 要正、 反各测一次, 阻值大的一次更接近元器件的真实值。


2. 在路测量电阻注意事项

用电阻法在路测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在路测量时, 一定要先关掉被测电路的电源。

② 在路测量某元器件时, 要对该元器件正、 反各测一次, 阻值大的测量值更接近元器件的实际阻值, 这样做是为了减小PN结元器件的影响。

③ 在路测量元器件正、 反向阻值时, 若元器件正常, 则两次测量值均会小于(最多等于) 元器件的标称值, 如果测量值大于元器件标称值, 那么该元器件一定是损坏(阻值变大或开路) 的。 但是, 在路测量出来的阻值小于被测元器件的标称阻值时, 不能说明被测元器件一定是好的, 要准确判断元器件好坏就需要将它拆下来直接测量。

回答3:

要想检修电子产品,首先要对电子子产品有所了解,第一需要了解的是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这些在我前面的文章里面已经有了很多介绍了,
其次,要对电路有所了解,同样,大家可以在我的文章中找到有关这些方面的知识。
最后,电子产品检修就像学习其他知识一样,是有一些方法和技巧的,今天,我们就把这些方法做个简单的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路的检修方法很多, 下面介绍一些最常用的检修方法。
16.5.1 直观法
直观法是指通过看、听、闻、摸的方式来检查电子产品的方法。直观法是一种简便的检修方法,有时很快就可以找出故障所在,一般在检修电子产品时首先使用这种方法,然后再使用别的检修方法。 在用直观法检查时, 可同时辅以拨动元器件、 调整各旋钮以及轻轻挤压有关部件等动作。

使用直观法时可按下面的方法进行。
① 眼看: 看机器内导线有无断开, 元器件是否烧黑或炸裂、 是否虚焊脱落, 元器件有无装错(新装配的电子产品) , 元器件之间有无接触短路, 印制电路板铜箔是否开路等。
② 耳听: 听机器声音有无失真, 旋转旋钮听机器有无噪声等。
③ 鼻闻: 闻是否有元器件烧焦或别的不正常的气味。
④ 手摸: 摸元器件是否发热, 拨动元器件导线看是否有虚焊。
16.5.2 电阻法
电阻法是用万用表欧姆挡来测量电路或元器件的阻值大小以判断故障部位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检修时应用较多, 由于使用这种方法检修时不需要通电, 比较安全, 所以最适合初学者使用。
1. 电阻法的使用
电阻法常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检查印制电路板铜箔和导线是否相通、 开路或短路。 印制电路板铜箔和导线开路或短路有时用眼睛难以观察出来, 采用电阻法可以准确判断。

回答4:

家电及一些电子产品发生故障,维修人员关心的莫过于有无图纸资料。而往往很多电子产品出厂时就无图纸和资料,或者用户已将其丢失。所以无维修资料在日常检修中占大多数,给维修带来极大的不便。对于不太复杂的分立元件(或熟知的集成电路)组成的电路,可以剖析电路画出电路图来分析,但这毕竟太费时。较复杂又不熟悉的甚至擦去集成电路型号的电路就更不好办了。
笔者在维修实践中,采用一种非“常规”的方法——模糊检修法往往能较快地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对于成型的大批生产的电子产品,检修中并不一定要按图纸搞清楚它的每个细节和电路板上每个元件的作用。
模糊检修法,第一步先要明了该电子产品电路的主要功能,再看看电路中有哪些易损元件,如可控硅、整流器、三极管(特别是大功率三极管)、电解电容器、继电器、变压器等等。目测有无器件明显损坏的痕迹,并进行在路测试判断,必要时可焊下进一步检查。
例如一台电脑控制多功能电风扇,具有多挡高速、定时、模拟各种风型等功能。故障现象为:风扇不能启动。打开控制板,电路板上有一块集成电路,上面型号已被擦除。
采用模糊检修法,先对整机观察各部分主要元件的外表状况,未见异常。再用万用表R*10挡在线检查二极管、三极管、可控硅、功率电阻及集成电路正、负电源端有无异常。结果查出4只双向可控硅中有一只与其他三只比较有异常;一只39Ω/13W电阻开路。对于电脑集成块因无资料对照,遂用万用表电阻挡判断各个引脚和外围元件确信无短路后。换上新的可控硅和39Ω电阻,采用限流保护法,在供电板回路上焊一只合适的保险管作预防,串入电流表,先短促通电,看到电流在估计范围内。然后取消限流保护件再通电,电风扇功能恢复正常。
数年来,笔者曾多次采用此方法,修理了好些无图纸资料的电子产品。当然,对维修人员来说,理论和实践的功底越深,“模糊检修法”的成功率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