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督师孙传庭几乎无一败绩,却为何依旧干不过屡战屡败的李自成呢?

2025-04-18 07:12:1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两年后,李自成数十万大军直逼开封。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崇祯不得不起复孙传庭为督师,即刻入河南作战。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到任后,孙传庭按照崇祯秘旨,首先除掉“长腿将军”贺人龙。

“长腿将军”贺人龙

此时大战在即,然而孙传庭所统辖的军队却是刚刚征募而来的新兵。他们操练不勤,装备落后,早已不再是昔日令流寇闻风丧胆的“秦军”。即便如此,孙传庭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指挥能力,多次袭扰流寇,依然凯歌连奏。

但左良玉率领的湖广军却不协同作战,导致流寇钻了个空子,孙传庭部独木难支,损失惨重。并且天公又不作美,连日大雨,明军补给无法跟上,一时间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到极点。

面对这样的困境,崇祯还下令孙传庭火速进剿。李自成虽然输了几阵,但毕竟人多势众,尾大不掉。反观孙传庭部却是每况愈下,粮草和兵员都难以为继。最终他不得不放弃河南,撤回到陕西通关重新修整。

闯贼李自成

一年后,孙传庭部实力有所恢复,并锻造大量火器装配战车。与此同时,流寇也很快进军陕西,最后双方在郏县展开决战。

一开始明军火器营一马当先,发挥出了极强的战斗力,流寇节节败退。但是在追击过程中,却又一次遭遇大雨,粮草供应又成致命的问题,失去了最后的胜机。

而李自成军师刘宗敏献策,下战书麻痹明军。终于明军饥渴难耐,在打通粮道的过程中发生严重分歧。闯贼乘机进军,神机营全军覆没。郏县之战以闯贼大获全胜而告终,自此大明官军彻底无法对抗闯王李自成。

大败而归后,孙传庭只得带着仅存的明军据守潼关。但崇祯不断要求他出关迎敌,用最后的家当做殊死一搏。最后孙传庭不得不从,兵出潼关。

孙传庭战死

结果正如预料的那样,明军大败,闯贼趁势攻破潼关,孙传庭力战而死。一年以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煤山自尽,大明亡。

孙传庭的失败,并不是他能力问题,实在是王朝气数已尽,加上政敌对他的打压,崇祯对他战略上的错误指挥,这些都是他无法改变的。所以大明最后的栋梁也只能为王朝续命几年,无法从根本上挽救王朝覆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