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所提问题的以下解答,仅供参考!!
关于第一个问题的解答
“重累”和“毁”的意思,在《吕氏春秋·行论》中也有相类似的表述,即:“诗曰:将欲毁之,必重累之”说的就是,想要贬毁他,一定先要抬高他。这里的“重累”和“毁”与《飞箝篇》中的“重累”和“毁”的意思一样,其中,“重累”犹“重叠”,可以引申为“抬高”或“拔高”。“毁”犹“贬毁”。由此可得知,“重累”与“毁”是两种相反的游说技巧。
关于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合并解答。
“重累”和“毁”与《反应篇》中的“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同属于鬼谷子用于游说的相反相成术。
“重累”和“毁”这两种相反的游说技巧只能相互映衬,而不能相互转化。也就是说,在应用的过程中,游说者用来抬高游说对象的话,有时可能从表现上看是抬高对方,其实质则是贬毁对方;而游说者用来贬低游说对象的话,有时可能从表面上看是贬低对方,其实质则是抬高对方。
原文“以重累为毁,以毁为重累”的直译大意为:用抬高作为贬毁;用贬毁作为抬高。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战国策》中,范雎游说秦王的故事和蔡泽游说范雎的故事都讲明了这个道理。
关于第四个问题的解答
原文“不可善者”的直译大意是:如果(游说者面对)不能修治的游说对象。这里的“善”是针对其前“其有隐括”中出现不能“隐括”的游说对象而言。
由于其后的原文“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原本就不是说的飞箝术,所以无法与飞箝的应用相联系。
值得提醒的是:原文“其不可善者”与“飞箝术”的联系,就在于使用了飞箝术后,当面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时,作者传授了解决这些情况的相应方法和道理。
我的理解是,“有时用重复是为了诋毁,有时用诋毁是为了重复”wei 四声
东方特瑞土地日饿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