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手术前期的检查和评估?

2025-04-03 20:22:0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通过病史采集和检查了解发病原因。耳科病史的采集重点应放在耳聋病因和发病的过程,应了解患者的听力史、耳鸣与眩晕史、耳毒药物接触史、噪声暴露史、全身急慢性感染史、耳科疾病既往史、发育因素(全身或局部的发育畸形、智力发育等)、耳聋家族史、助听器配戴史和其他原因,如癫痫、精神情况等。耳聋患儿还应包括:母亲妊娠史、小儿出生史、小儿生长史、言语发育史等。

还应了解患者的语言能力(如发音特点、构音清晰度)和语言理解力及交流能力(如口头、唇读、手语、书面、猜测等)。
听力学检查:①主观听阈测定:6岁以下小儿可采用小儿行为测听法,包括行为观察测听法、视觉强化测听法和游戏测听法;②声导抗测定:包括鼓室压曲线和镫骨肌反射;③听性脑干反应(ABR),40Hz相关电位(或多频稳态诱发电位);④耳声发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或畸变产物耳声发射);⑤言语测听:言语听阈测试为语察觉阈和语识别阈;言语识别测试包括言语测试词表和小儿言语测试词表;⑥助听器选配:需有专业听力师进行助听器选配,一般需要双耳配戴,选配后要做助听听阈测试和言语识别测试,再行听觉语言训练3~6个月;⑦前庭功能检查(有眩晕病史者);⑧鼓岬电刺激试验:测试包括阈值、动态范围、频率辨别、间隔辨别和时程辨别等心理物理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选择患者至关重要的检查,应常规做颞骨薄层CT扫描、耳蜗三维重建及内耳道磁共振检查,必要时做头颅磁共振检查。

回答2:

病史采集:通过病史采集和检查了解发病原因,重点在于了解耳聋的过程和了解患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理解力及交流能力
耳科学检查: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和咽鼓管等
听力学评估包括:
主观听阈测定
声导抗测定
言语测听:言语听阈测试为语察觉阈和语识别阈;言语识别测试包括言语测试词表和小儿言语测试词表
不配带助听器的听力测试和配带助听器的听力效果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根据需要)
鼓岬电刺激试验。若鼓岬电刺激没有听性反应者应了解到手术有风险,需要向手术医师进一步咨询
前庭功能检查(有眩晕病史者)
影像学检查:是选择患者至关重要的检查,常规要做颞骨薄层CT扫描,必要时需做头颅磁共振、耳蜗三维重建和内耳道断面扫描。
语言能力评估:对有一定语言经验或能力的患者应做言语能力评估(语言结构和功能),以此判断患者现阶段的语言能力状况
心理学评估包括:
心理、智力及学习能力评估,对疑有精神智力发育迟缓或有异常心理行为表现者,应去权威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观察、诊断和鉴定。社会文化型智力低下者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而非社会文化型智力低下,或多动症、孤独症以及其他精神智力发育障碍的患者,家长应明白此类疾病可能会给患者术后康复带来的极大困难,需要建立客观的心理期望值
患者本人和家长对人工耳蜗的期望值和愿望是否适当
是否有足够的家庭支持
有康复的条件:接受过专业培训或有语训老师定期指导的家庭可以在家中对患儿进行听觉语言训练,否则应将患儿送到聋儿康复学校或机构
儿科学或内科学评估:做全身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

回答3:

做人工耳蜗手术之前必须要做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主要目的有:
1、判断耳蜗发育情况,排除有影响耳蜗植入的耳蜗畸形;
2、检查内听道发育是否正常,如果内听道狭窄,有可能损伤听神经,导致植入者有可能存在蜗后病变,这将对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康复造成影响;
3、排除手术禁忌,如果植入者正在炎症期(比如中耳炎发作期),待康复后方可进行耳蜗植入;
4、对于双侧听力损失程度差不多的单侧植入者,可通过影像学判断哪侧耳更适合耳蜗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