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在外观上与甲虫的确有相似之处,但是坦克的发明与仿生学没有关系。
坦克的发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英国人E.D.斯文顿(又译作特里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机枪,它不就无敌了吗? 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陷入了僵局。正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来打破西部前线的这种沉闷僵局。当时的英国陆军对此毫无兴趣,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却如获至宝,下令组建“陆地战舰委员会”,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1915年2月,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温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于1915年9月制成样车进行了首次试验获得成功,样车被称为“小游民”,全重18.289吨,装甲厚度为6毫米,配有1挺7.7毫米“马克沁”机枪和几挺7.7毫米“刘易斯”机枪,发动机功率77.175千瓦,最大时速3.2千米,越壕1.2米,能通过0.3米高的障碍物。这是坦克的雏形。
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
在很久之前,刚刚发明出来的坦克只有一层,因为如果敌人在右边,就需要把整个坦克掉过来攻击,这大大限制了坦克的威力,使之无法在战场上发挥应有的威力。
但却从大乌龟背小乌龟这一细节上,人们发现小乌龟在大乌龟光滑的壳上可以自由转动,这便大大启发了人们,从中便发明了新型转动性大炮,这使坦克的威力剧增,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呵呵,你们的老师真是误人子弟。
上回看见说鱼雷和鲨鱼,今天又甲壳虫?
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在一战也就声呐算是仿生学,其它一点关系也没有。
而坦克,意为水箱;开始时代号:陆地巡洋舰计划。
所以是海军演变,设计的,和甲壳虫一点关系也没有,你们老师真是SB。她是不是经常在月球看长城?
结果证实在月球看长城,相当于2680米以外看一根头发。
SB爱仕达无付撒大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