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煮牛奶的过程中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皮能要吗?

2025-04-04 08:11:2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牛奶在加热过程中,乳脂肪的膨胀和乳液粘度的下降促进了脂肪的上浮,使脂肪聚集到牛奶表面,随着加热的持续进行,脂肪球膜蛋白发生变性,失去脂肪球膜的脂肪不稳定,很容易凝结在一起,同时,凝结在一起的乳脂肪还会吸附牛奶中的酪蛋白、乳清蛋白,降低表面张力,最后形成更稳定的皮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奶皮”。奶皮是可以吃的。

奶皮营养价值较高,如果要说缺点脂肪含量也偏高了些。吃掉后重新加热由于奶中物质已析出就难以再产生新的奶皮,或者只能再产生很薄一层奶皮。

奶皮形成的原理

牛奶的主要成分有水、脂肪、乳糖、蛋白质等。乳中的脂肪和蛋白质都是以微小球体的形式分散在乳中,呈相对稳定状态。当牛奶在40℃以上加热时,部分蛋白质变性,与脂肪凝结并在液体顶部形成薄膜。这层薄膜主要由70%以上的脂肪和20-25%的蛋白质组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的奶皮。

奶皮更厚的牛奶更有营养?

其实不然。奶皮的厚度和牛奶加热的时间、温度有关。随着牛奶加热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牛奶的表面水分不断蒸发,膜也随之变厚。因此,牛奶的奶皮更厚并不能说明它更有营养。

为什么有的纯牛奶加热也没有奶皮?

新鲜牛奶在煮开后,之所以会有奶皮出现,是因为牛奶中脂肪含量很高,所以加热后部分脂肪会以脂肪层的方式浮于表面。

而市场上的牛奶从牧场出来之后,除了进入无菌环境中进行杀菌以外,还有通过乳化均质机,把牛奶中的脂肪粒由大分解小,均匀混合。

这样,牛奶在加热后就不会有奶皮浮出,因为脂肪都已经均匀混合于整合牛奶中了。至于被高温杀菌以及均质机加工会不会让营养流失的问题,大可不必担心,有实验证明,这些工序加工后的牛奶,它其中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和乳糖含量都与新鲜牛奶无异。

回答2:

是可以吃的。
形成原因:蛋白质在受热的时候,会很快地变成固体,当牛奶煮开以后,溶解在牛奶中的这些固体蛋白质就会迅速跑出来与空气接触,所以奶的表面就形成了薄薄的一层皮。
成分:牛奶中含有大约3.1%以上的脂肪和蛋白质,另外还有4.5%的乳糖和其他的无机盐,我们在市场上购买的牛奶都是经过均质和杀菌的,均质就是在较高的压力下,将原料奶中大小不一的脂肪球破坏(原料奶的脂肪球的直径在1--10个微米之间),使他变成大小相对相同的脂肪球(直径会控制在只有1个微米左右),因为脂肪球变的比较小了,所以原来覆盖在脂肪球表面的脂肪球膜相对减少了,所以就会有部分的蛋白质覆盖在脂肪球的表面,这样可以使牛奶在储存、运输、销售的环节中不出现脂肪上浮的现象。
牛奶在经过加热后,会加速脂肪上浮的速度,所以煮熟后的牛奶上边的奶皮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质。
可以放心食用,没有问题。
广东出名小吃的双皮奶就是用高脂牛奶作为原料的。

回答3:

那个叫奶皮,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很好吃,以前我小时候经常吃,我跟我姐都喜欢吃

回答4:

牛奶的上层薄膜是脂肪,是可以食用的,虽然新鲜牛奶的脂肪会有奶腥味,但是营养价值非常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