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 则 1-11.1评价目的 1-11.2编制依据 1-11.3评价采用的标准 1-21.4 评价项目、评价范围、评价内容、工作等级及评价重点 1-41.5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 1-61.6评价时段 1-71.7主要评价因子 1-72 建设项目概况 2-82.1 项目基本情况 2-82.2建设规模、产品品种及项目总投资 2-82.3建设内容 2-92.4工厂防护设置 2-92.5占地面积 2-92.6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 2-92.7生产设备及附属设备 2-102.8 公用工程 2-112.9产业政策、选址、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2-112.10项目现有工程(扩建前)概况 2-12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13.1工艺流程叙述 3-13.2主要原辅材料及动力消耗 3-93.3物料平衡 3-103.4原辅物料及产品理化性质 3-113.5给排水平衡图 3-193.6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3-194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4-234.1 地理位置 4-234.2自然环境概况 4-234.3 社会环境概况 4-244.4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45 清洁生产分析 5-15.1清洁生产的目的 5-15.2我国清洁生产产业政策 5-15.3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5-25.4清洁生产建议 5-46 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 6-1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16.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6-36.2营运期水污染物影响分析 6-46.3营运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6-56.4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6-96.5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6-96.6 地下水影响分析 6-106.7环境风险分析 6-107 公众参与 7-17.1公众参与调查概况 7-17.2信息公示 7-17.3调查内容与调查结果 7-48 污染防治措施 8-18.1废水防治措施分析 8-18.2废气防治措施 8-28.3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8-28.4噪声防治措施 8-28.5厂区绿化措施 8-39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19.1 环保投资估算 9-19.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110 污染物总量控制 10-110.1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10-110.2 污染物总量控制 10-111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11-111.1 环境管理计划 11-111.2 环境监测计划 11-312 评价结论 12-112.1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 12-112.2工程分析 12-112.3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12-212.4环保治理措施 12-312.5 公众参与 12-412.6 总量控制 12-512.7厂址及总图布置分析 12-512.8 结论 12-612.9 建议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