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两次投降都实属被逼无奈。
祖大寿是明末的名将,率军驻守辽东,勇敢过人,是当时明军对抗清军的中坚力量。他曾经参与了宁远大战和宁锦之战,在两场战役之中贡献极大。后来曾多次投降清朝,又复归明朝,最后还是成为了一名降清将领。虽然祖大寿两次降清但是在后世的名声却一点也不差,这完全是因为他投降的原因。
祖大寿总共两次降清,第一次是诈降,第二次是真正的投降,彻底归顺了皇太极。而鉴于祖大寿的第一次诈降,在第二次投降后,皇太极就再也没有重用他。
第一次投降时,皇太极极其欣赏祖大寿,率兵包围了祖大寿的军队。而祖大寿也耍了皇太极,他假装归顺了皇太极,这让皇太极喜出望外,立马赏赐了许多的金银珠宝。结果,祖大寿带领军队到了锦州城后,立马和皇太极翻了脸,打死打伤了很多清军,又为明朝抗击了清军10余年。
史书记载第二次投降是在崇祯四年,清军倾巢而出包围了祖大寿的军队,这一包就是数个月,而祖大寿早就没有了外援之力,这个时候城池粮食殆尽,没有吃的,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现象,出于无奈祖大寿答应了皇太极投降满清。
祖大寿虽然两次投降,但是祖大寿也的的确确为了明朝做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他也确实是个忠臣,无耐力量太过薄弱,已无回天之力。
因为两次降清都是处于迫不得已,实属无奈,其中有一次是诈降,因为他们的粮草不够了,充足,已经开始杀马充饥了所以用这种方式来保全将士们,后来也是迫不得已,要不一定会继续报效祖国。
祖大寿确实投降过两次,1631年(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但来后逃回锦州明军控制区,还有1641年(崇祯十四年)农历三月开始的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降清。
祖大寿被称为“关宁四将”之一,两次降清是因为真的打不过了,没有支援
祖大寿被称为“关宁四将”之一,之所以两次降清,其实都是为了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