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为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直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50人,现有在编人员44人,其中专业人员27人(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15人、助理工程师4人),其他人员17人。监测中心设主任、副主任、总工程师各一名,职能科室4个:综合科、地质灾害防治科、地下水监测科、矿山地质环境科(未成立),下属监测站7个:福州、漳州、龙岩、三明、莆田、东山、连城(见表)。
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机构及队伍现状表
续表
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前身为福建省环境水文地质监测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原与福建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三块牌子),2001年经福建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主要职责是:参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和实施;参与编制、实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规范与技术标准;承担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汇总、上报;参与建设用地和新建矿山、水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对全省7个市(县)监测站进行管理。
从左至右:地下水科王昌平、地质灾害防治科郑蔚雯、综合科赵汝荣、中心主任周伟栋、中心副主任涂俊芳、中心总工程师王国民
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
全省地下水监控面积821km2,共有10个监测区(福州盆地、漳州盆地、龙岩盆地、连城盆地、永安盆地、漳州东山岛、莆田涵江、莆田城厢、莆田仙游盆地、莆田南部半岛)。截至2008年年底,各类监测点共236个(国家级9个,省级163个,地区级64个)。其中,地下水监测点178个(国家级7个,省级110个,地区级61个),地下热水监测点51个(国家级2个,省级48个,地区级1个),地表水监测点7个(省级5个,地区级2个)。基本采用人工观测,只有2个点安装了自记水位仪。水位、自流量长期观测点为每月6次,水温长期观测点为每月6次或3次,水位统测、系统测温、水温散测和水质检测在丰、枯水期或开采高、低峰期各进行1次;河流流量测量则在枯季进行。
地质灾害监测网点主要分布在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有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点。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有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构成。目前,福建省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滑坡)专业监测点6个,实行全天候不间断实时监测,全省共建立群测群防点15000个,2008年建设完成泉州市德化县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无线综合网络系统。
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
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装(设)备主要包括:车辆4部;地下水自动监测仪2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套(全站仪1套、手持GPS 20套、滑坡监测仪39套,其中自动雨量站12台、斜坡位移监测仪10台、土壤含水率监测仪6台、地下水位监测仪8台、孔隙水压力监测仪2台、地应力监测仪1台)。
目前,地质环境监测设备质量比较稳定可靠,运行基本正常,数据传输准确及时,数据处理精确先进。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依托于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的地质灾害综合管理系统和全省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平台,建立了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和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预警预报的远程视频会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外网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建设有全省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信息库、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
自动化雨量监测装置
土壤含水率监测仪
斜坡位移监测仪
地下水位监测仪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一)地质灾害监测方面
2003年8月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气象台联合开展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总结经验,在原采用“降雨等级指数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于2007年研发了“环境敏感性-降雨指数分析法”区域地质灾害自动化预报预警系统,并于2008年汛期正式投入使用。每年汛期发布三级以上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几十次,发布短信、传真等信息几千条,汛期每月还发布中短期预警通报,台风暴雨和强降雨期间发布预警通报,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福建省区域地质灾害自动化预警预报系统
福建省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二)地下水监测方面
1.1984年以来,每年均提交各监测区的年度《地下水(热水)动态监测报告》、《地下水(热水)水情通报》、《地下水水情预报》、《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年报》、《地下水环境监测年度报告》、《地下水(热水)动态监测数据库》,并编纂出版《福建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年鉴》。
2.福州地热由于过量开采,造成局部地段地面沉降,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利用多年监测资料,为政府及主管部门提出了限制开采井数、合理布设开采井、严格控制开采量等措施,减缓了下降趋势。
3.永安盆地水源地由于大量开采地下岩溶水,造成水源地水位下降,形成了区域性降落漏斗,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利用监测资料和研究成果,向主管部门提出合理开采建议,使地面塌陷得到有效控制。
4.通过多年监测,发现连城北团盆地地下岩溶水水质有污染恶化的趋势,分析认为与建于地下水补给区的垃圾场有关,及时向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建议迁移垃圾场,解除了污染隐患,使地下水水质恢复到了正常标准。
5.2002年重新编制了《福建省水资源评价》报告。
6.2007年通过水质检测,发现龙岩盆地部分地下水氰化物检出率出现异常。为此,经过分析研究,编写了《龙岩盆地地下水氰化物检出率出现异常》专报,报送龙岩市政府及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