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早恋现象是存在的。面对学生的早恋行为,如下为处理方法。
首先,对学生的早恋行为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把早恋现象看成是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偏差,不要大惊小怪,视之如洪水猛兽,也不能嗤之以鼻,更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要与早恋学生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在无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以谈心的方式交流看法,从而对其正确加以教育疏导。
其次,要帮助学生认清早恋的危害。早恋危害甚多:(一)浪费感情,极少成功。青少年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对感情的看法还很幼稚、片面,情感很不稳定、起伏性大,不具备进入婚恋领域的条件,所以学生早恋浪费感情,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二)分散精力,贻误前途。处于早恋中的学生沉浸在爱的甜蜜之中,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学生长知识、学本领,为未来发展奠定好基础是非常不利的。(三)涣散集体,损伤友谊。早恋学生总喜欢单独与恋人在一起,不愿或拒绝与他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久之,将脱离集体这个大家庭。(四)感情冲动,遗恨终生。早恋中的学生情绪最易冲动,况且自控能力又差,很容易越轨,越轨行为给学生尤其是女生造成心理压力和精神创伤,这种创伤往往是终身无法弥补的。(五)缺乏经费,导致犯罪。谈恋受往往需要金钱,而学生经济上尚未独立,为了维持这种带有明显炫耀色彩的恋爱行为,有的人误入歧途走向犯罪道路。
再次,要向早恋学生传授矫治的方法:(一)要让早恋学生学会说“不”。当对方求爱时,要向他(或她)说“不”,语气要温和、委婉,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但要注意态度明确、坚决,不可模棱两可,给对方留有希望。例如,用“实在很抱歉,咱们这个年龄还不宜谈恋爱。谢谢你对我的好意”这样的话,既委婉又表明了态度,就很适宜;但如果用“谢谢你,咱们之间还不很了解,以后再说吧”表达自己拒绝的意思,语气虽委婉,但模棱两可,仍给对方留下了幻想,是很不适宜的。(二)对已经陷入早恋的学生,要劝其悬崖勒马,迅速果断地斩断情丝。常用的“告吹”方式有:1.直接说服。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把自己的态度向对方讲清楚。2.书信说服。如果碍于情面不想当面讲,就用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意见和态度较详尽地向对方说清楚。3.中间人说服。找一个合适的中间人,把自己的意见和态度传达给对方,让中间人进一步做好对方的思想工作等。
总之,班主任要用善待之心对早恋学生多加关爱,要以冷静的态度、理智的情感、恰当的方式方法对早恋行为进行矫治。(作者单位:周口农业学校
早恋问题已经沸沸扬扬地讨论多年了,至今还是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师和家长的重点难题。事情已经弄到了这种程度:所谓的“青春期教育”几乎和“防早恋教育”变成同义词了。防早恋的教育又被简化成性教育;性教育又被简化成了“性知识”教育。“青春期教育”一路“缩水”,越来越狭窄,钻进了牛角尖。 我们抨击早恋的时候,往往从社会影响、社会不良风气开刀,可是解决早恋问题的时候,却又从学生的生理因素人手,大讲性知识。学生的性知识固然缺乏,但是他们的长辈当年性知识不是更缺乏吗?为什么那时早恋现象不像现在这样风起云涌?想主要用普及性知识的办法解决早恋问题,实在是头疼医脚,脚疼医头。其实防止早恋的重点应该是健康感情的教育,自尊教育,幸福观教育,这才能与社会影响相衔接。 现在对于早恋,最流行的说法是反对生堵硬截,应该进行疏导。这种说法当然是对的,然而已成陈词滥调。怎么疏导?很少有人细致研究,无非是说教而已。例如用早恋的恶性案例吓唬学生呀,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来开导学生呀,甚至还有人用过分肯定早恋的合理性来讨好学生。这些东西,学生已经很熟悉了,虽然不能说全错,但是往往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因为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对症下药。 早恋其实是有很多类型的,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教育方式。 早恋有共同的原因:青春期的性萌动、性躁动、性紧张从这一点来说,早恋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不应过分强调这种合理性。青春期的孩子,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性萌动、性躁动、性紧张,这是正常的,并非流氓,也不是犯罪。但是这不等于说屁帘还没摘就给小伙伴写“情书”就是正常的,也不等于说中学生在校园明目张胆谈情说爱是合理的,就好像人人都希望有钱是正常的,但是我从别人的口袋里攒钱就不行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样道理,君子爱异性,恋之也有道,乱来不行。学校不是婚姻介绍所,中小学生谈恋爱是违反纪律的,虽然学校在执行纪律的时候绝对要谨慎从事,一切要从保护和教育学生出发,但是这个底线不能突破。现在有些专家学者,不知为什么,竟然把青春期的学生都“性化”了,在他们看来,男孩个个好色,女孩人人怀春,早恋不可避免,早恋不可抗拒。要是这样,教师都兼任媒婆岂不更具“人文关怀”?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孩子度过青春期的状态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平平静静,有的稍有曲折。青春期孩子的注意力重点和精力发泄重点也各不相同,对异性的兴趣是不一样的,不是都表现为严重的性紧张。也就是说,在青春期没有早恋现象的学生,不能认为不正常。“性化”青春期的孩子,是一种误导。 由于社会风气越来越“花”,由于家庭教育失误,由于学校举措失当,由于同学间“交叉感染”,如今中小学校园里的早恋现象已经很普遍了。在有些学校和有些班级,不早恋者反而成了另类。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教师还想用祖传的围追堵截、纪律处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解决问题,常常会碰钉子。采用新式的“我理解你”的办法,则会推波助澜。怎么办呢?只有引导。然而什么是引导?很多人都没有细想过。引导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你那条路走不通,你要沿着我给你指出的路走才行。”这样做,引导者也太自我中心了,学生一般都会抵触的。高明的引导应该是先查清孩子正往哪个方向走,搞清他的具体路线(情感路线和思维路线),然后陪他一起走,暗中推他一下,拉他一下,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转变方向,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第一种办法,围追堵截、纪律处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属于“面对面的教育”。教师、家长一开口就摆出了一副“我要教育你”的架势,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第二种办法,高明的引导,是“肩并肩的教育”。表面上和学生走向同一方向,这就不致引起他的逆反心理,然后暗中“做手脚”,悄悄转变学生。第三种办法, “我理解你”。这种教育倒也是肩并肩的,可惜教育者跟着被教育者跑了,教育变成了纵容。第一种是教师、家长自我中心,第三种是教师、家长失去自我,只有第二种,既不主观,又不放弃教育者的身份,才是最合适的。 引导的前提是搞清早恋学生的情感路线和思维路线,搞清的过程就是诊断过程。所以要解决早恋问题,家长、教师非学会诊断不可。发现早恋问题,在没有“确诊”之前,家长、教师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否则是很危险的。
首先,对学生的早恋行为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把早恋现象看成是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偏差,不要大惊小怪,视之如洪水猛兽,也不能嗤之以鼻,更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要与早恋学生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在无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以谈心的方式交流看法,从而对其正确加以教育疏导。
要向早恋学生传授矫治的方法:(一)要让早恋学生学会说“不”。当对方求爱时,要向他(或她)说“不”,语气要温和、委婉,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但要注意态度明确、坚决,不可模棱两可,给对方留有希望。例如,用“实在很抱歉,咱们这个年龄还不宜谈恋爱。谢谢你对我的好意”这样的话,既委婉又表明了态度,就很适宜;但如果用“谢谢你,咱们之间还不很了解,以后再说吧”表达自己拒绝的意思,语气虽委婉,但模棱两可,仍给对方留下了幻想,是很不适宜的。(二)对已经陷入早恋的学生,要劝其悬崖勒马,迅速果断地斩断情丝。常用的“告吹”方式有:1.直接说服。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把自己的态度向对方讲清楚。2.书信说服。如果碍于情面不想当面讲,就用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意见和态度较详尽地向对方说清楚。3.中间人说服。找一个合适的中间人,把自己的意见和态度传达给对方,让中间人进一步做好对方的思想工作等。
总之,班主任要用善待之心对早恋学生多加关爱,要以冷静的态度、理智的情感、恰当的方式方法对早恋行为进行矫治。
这个年纪早恋正常。重要的是克制自己,要让她了解当她开始一段恋情,首先要有物质支持,没有赚钱的能力而把自己尚未成熟的爱情建立在父母的辛苦之上不能长久。其次,要让她知道父母的爱情是很平淡切普通的,没有电视剧里那么轰轰烈烈。甜蜜都在平时的点滴里。而青春期男女生之间的好感不足以上升为爱情,只能算是纯洁的友情。早恋是正常现象,发现了也别揭穿她,带她一起去看看关于青春期爱情的电影,纠正她的三观,对那些惊天动地的爱情做出委婉的批判。最后,切记要委婉开明,保留她对爱情美好的向往。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