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丧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儒家思想影响,无论是在形似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宗法观念和伦理道德。
在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中,抬棺材时必须有8个人,而且这8个人只能是村子里的邻居,不能是亲戚,自己家人更加不能抬棺材,这种传统习俗传承了千百年,现在即使有很多人出去打工,村里有人去世以后,不少人仍然会选择请假回来帮忙,因为这是一种风俗,也是互帮互助的体现,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
8个抬棺材的村里邻居,一般选择三四十岁年纪比较合适,这个时候他们不像年轻小伙子那么毛躁,也不像五六十岁那样的年纪体力跟不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抬棺材的必须是结过婚的,没结婚的基本上不允许上去,所以三四十岁的农村人,大部分孩子都十几二十岁了,农村人结婚早。
出殡的时候,棺材从灵堂一路抬到墓地,这一段距离不管路程有多远,路上棺材不能落地,这是农村抬棺最讲究的事,开不得任何玩笑,也容不得半点马虎,抬棺路上能不休息就不休息,直接抬到墓地里去,如果路程比较远,而且路不好走的情况下,会有人带两条长板凳,专门供抬棺人休息的时候架棺材用,总之,不管如何,棺材途中不能落地。
除了村里面8个抬棺材的人之外,其他的邻居也要跟在棺材后面,随时照看,避免发生意外,抬棺的时候要大声吆喝,相互沟通,同时也是为去世之人热热闹闹送行,家里的子孙,捧着灵位在前面引路,亲朋好友都跟在后面送行。
因为人们最崇尚孝道,葬礼是我们的传统礼仪,所以说没有葬礼就没有我国的文化了。
因为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遗留下来的文物书本大多都是考古发掘的,这些大多都是在一些王公贵族的墓穴里找到的,所以说丧葬习俗是很重要的。
中国的丧葬文化是传统儒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她都体现了中华传统的宗法观念和传统的伦理道德。
丧葬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宗法观念和伦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