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光对大部分动物来说是完成新陈代谢、感觉、和获得热量所必须的。
温度是一种经常起作用到处存在的生态因子,任何生物都生活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外界环境中,并受温度空间变化及时间变化的影响(林育真,2004)。地球表面的温度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空间上它随纬度、海拔高度、生态系统的垂直高度和各种小生境而变化;在时间上它有一年四季的变化和一天的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会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孙儒泳等,1993)。外界环境温度在动物生命活动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形态、生活状态、行为、数量及分布状况。同时,动物对环境温度及其变化又有着很好的适应性,从而确立了温度与动物的辩证关系(孙永岭,1998)。
动物体内的生化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温度影响动物的新陈代谢。一般说来,动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从而加快生长发育速度;生化反应也会随温度的下降而变缓,从而减慢生长发育的速度。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动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其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死亡。虽然动物只能生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但不同动物和同一动物的不同发育阶段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却有很大不同。动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它们长期在一定温度下生活所形成的生理适应(孙儒泳等,1993)。
温度的生态意义还在于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如引起湿度、降水、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食物和其他生物活动和行为的改变等,从而间接影响动物的生命活动(孙儒泳等,1993;林育真,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