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幸存的有嘉业堂藏书楼、刘氏小莲庄、陈氏颖园和张氏适园。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崇文重教,仅宋、明、清三朝统计,南浔籍进士41名、京官56名、州县官57名。近、现代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有80多名。南浔还有保存完整号称“江南第一古民宅”的张石铭旧宅;有民国奇人张静江故居;有湖州市首家丝商建立的公所丝业会馆;有江南至今罕见的沿河民居建筑群百间楼;有记载着动人传说的“南浔三古桥”(通津桥、洪济桥、广惠桥)。 2015年新建,占地30 平方,作为向各地游客进行展示,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辑里湖丝”手工制作工艺的场所。天工桑园把非遗项目“辑里湖丝”跟古镇旅游结合起来。游客可以欣赏辑里湖丝成品、观看辑里湖丝制作的全过程,甚至还能自己动手参与辑里湖丝的制作,免费感受传统工艺。另外,“天工桑园”还请来了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顾明琪,由他和“天工桑园”一起开发一些蚕桑产品的衍生品,把辑里湖丝做成旅游纪念品推广到游客当中。
百间楼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南浔古镇东百间楼河两岸。百间楼河东起东吊桥,北至栅桩桥。百间楼沿河蜿蜒而建,长约400米,为明代万历中(1573-1620)礼部尚书,南浔人董份所建。曾是明朝被罢黜的礼部尚书董份回乡后给女眷们居住的地方,当初建成时约有100间楼房,故称“百间楼”。 辑里湖丝馆,南浔辑里湖丝馆是进中西合璧式建筑,占地950平方米。历史上为南浔商会,由南浔商会会长梅屐中等人于1926年发起建造,解放后一直是南浔镇政府所在地,1998年10月镇政府搬迁,作为南浔史馆。2010年上半年改建为南浔辑里湖丝馆。该馆共分五个展厅,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实景,配以多媒体声光影像技术,全面展示了南浔与世博的历史渊源和南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