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矛盾,我以前一直百思不得其解: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战无不胜,要不是如来佛祖出手相援,整个天庭简直面临“亡国”的危险,但是在取经途中,大圣却好像很难一帆风顺,当年的那帮手下败将以及败将的跟班坐骑都成了高手,不是让大圣无计可施,就是要由大圣请出山帮忙,让人感觉这是吴承 恩写书的漏洞。 最近我在做项目的时候,突然茅塞顿开――吴承恩这么写恰恰反映了他对封建王朝管理体系和人文背景的深刻了解。各位如若不信,且听我细细道来。
大闹天宫前后,孙大圣、天兵天将以及妖怪们的能力都没有变化,但是交战双方和双方的心态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大闹天宫是孙大圣和天庭众神的战斗,是妖与神的战斗。
那时的孙大圣还只是得道的妖精,无所畏惧,身无牵绊,连阎王殿也不敢索拿他,打赢了是无上的荣光,甚至有自己重新界定天庭秩序的可能性,打败了的后果他又没有考虑过,所以,在孙大圣心中,他进行的是高收益、无风险的事业,自然全力以赴,出手毫不留情。而天庭众神的心态却不同。孙大圣反的只是玉皇大帝,目的只 是想打败天庭以求出口恶气,对待众神并没有深仇大恨,所以干的都只是些偷食酒菜、仙丹的事情,充其量也不过是影响重要会议召开这样的小错误,即便后来打上天宫,也没有强烈的破坏欲,去干诸如烧杀抢掠的勾当。因此,孙大圣与众神并无利益上的冲突。
同时,孙大圣的杀伤力很强,他手中的武器可以使所有被触碰的对手受伤。所以,众神对孙大圣的围剿行动实际上是风险很高的项目,是迫于其领导玉皇大帝的压力而进行的工作,可以想象,在此情况下天庭一方的战斗力是处于什么状态,所谓十万天兵天将也必然各怀鬼胎,瞻前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