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上机场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水上机场无跑道,无围界,无停机坪等土地占用及拆迁项目,无场地平整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更类似于一个码头,用于停靠水上飞机及旅客上下客,及必要的消防、加油等设施布置;主要建设办理登机牌及必要办公的大厅等小型简易建筑;铺设油、水、消防管路,及气象站等必备设施。
(2)运营相对简单,运营成本低 。主要体现在服务流程快捷、人力支出成本较低。出发旅客快速安检或无安检,快速办理登机手续,简单快捷;小型水上飞机多为单驾驶员,乘客少,不配备乘务员,飞行员兼顾了飞行安全演示、配载和辅助乘客等副业工作;水上机场运输规模小,所需地勤人员少,一人可兼多职,行李装卸、水上飞机靠岸辅助停泊、加油等外勤工作可实现一人担当,大大减少工作人员构成。
(3)环境破坏少,噪音影响小,与水面交通共享资源。水上机场建设无地形和植被破坏,不建水下建筑物,仅建设固定码头或浮动码头,对环境破坏影响小;水上飞机运行不对水下排放污染物,水上飞机体型小,且起降运行接触水面时间短,主要依靠浮筒进行,国内外暂均未有水上飞机及飞机发动机排放对水环境污染的重要信息报道;虽然螺旋桨飞机噪音相对较大,但水上飞机运行区域在低高度范围内多为河道或湖泊上空,天然地避开居民区,避免了低高度的噪音影响;水上飞机在水上滑行被等同于船只,与其他船只可共享水域资源,和谐共存。
(4)通用航空运行范畴。作为小型通勤运行的水上飞机运营,不属于运输航空范畴,审批门槛降低;水上飞机仅白天运行,禁止夜间运行,不建设地基导航设施和灯光助航设施;昼间运行和避开低能见度等航空要害天气运行的天然要求,也间接提高了其运行安全水平;基于目视飞行规则,目视避让航空器,提高空中交通效率。
(5)也并非处处都好。水上机场的建设虽然项目少,不设计土地占用和地形平整,但在水上资源使用方面,仍然面临着水利、海洋、海事、港航、渔政等多“水”行业主管部门的复杂审批手续;水上飞机在水面的操作运行,面临水体、波浪、水文、风温等不确定和变化因素,大大增加了操作难度和运行风险,公司与机组运行经验重要性凸显;国内水上飞机训练量极其有限,成熟飞行员屈指可数,给运营开展带来阻碍;基于VFR的运行,国内尚无区域目视航图,且飞行计划审批效率不高,限制了飞行效率,有待进一步借鉴国际和完善国内的空域划分、目视飞行管理及相关配套建设,放量通航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