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洛阳城平面近于方形,南北最长处7312米,东西最宽处7290米,面积约45.3平方公里。洛水自西南向东北穿城而过,将全城分为洛北、洛南两部分。洛北区西宽东窄,占地较大的皇城、宫城建在西端,恰好西部向南二十里左右可以遥望两山夹水的伊阙,可作对景。坊市建在洛南区和洛北区的东部,形成宫城位于全城西北角、东北角和全城的南半部为坊市的布局。
和长安城相同,皇城在宫城之南,城内集中建中央官署。宫城核心部分“大内”为正方形,东、西、北三面,有东宫、西隔城和陶光园、耀仪城、圆壁城等重城环拥。宫城的正门、正殿、寝殿等都南北相重,形成一条轴线,此轴线向南穿过皇城正门端门后,跨越洛水上的浮桥进入洛南区,直指南面外郭城门定鼎门,形成全城的主轴线。
洛南区在这条主轴线所在的定鼎门街左右划为坊市,街西四行,街东九行,每行由南而北各分六坊,另在沿洛水南岸又顺地势设若干小坊,洛南区有七十五坊,以三坊之地建二市。
在洛北区,皇城宫城之东建有东城和含嘉仓,其东也布置里坊,东西六行,每行由南而北四坊,共二十四坊。这片里坊之南有运河称漕渠,自西面引洛水入渠东行,供东方物资入城之用。在漕渠与洛水之间又建五坊,洛北区共有二十九坊,以一坊为市。
洛阳全城共有大小基本相同的坊一百零三个、三市,南北两区街道虽不全对位,但都是规整的方格网。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城,从规划到建成都不超过两年,在规划中运用模数控制,即在规划中以皇城、宫城之长宽为模数,划全城为若干大的区块,其内再分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