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都城有怎样的规划面貌?

2025-04-10 08:57: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西汉建都长安。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得天下,建立西汉王朝,建都于关中渭水南岸的“龙首原”,即今西安市之西北。据《三辅黄图》记载:“高祖(刘邦)七年(前200)方修长安宫城。”长安之名乃当时所立,取“长治久安”之意。城内有两座大型宫殿长乐宫和未央宫。长乐宫利用秦之兴乐官改建;未央宫是由萧何主持新建的,规模宏大。

汉长安城形状不甚规则。城周长25.1公里,城面积达35平方公里,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城(罗马仅13.68平方公里,拜占廷仅11.99平方公里,而且建城年代均比汉长安晚)。据史料记载,此城之形状是有意识不规则的,“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不过实际上还是由于地形上的影响。

汉长安的城墙,每边有三座城门。共十二座城门。从东城墙北起,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城墙东起,覆盎门、安门、西安门;西城墙南起,章城门、直城门、雍门;北城门西起,横门、厨城门、洛城门。城门设计依照严格的规制,均辟有三个门洞,门洞前建有跨越城壕的石桥。

长安城内街道宽畅,大道笔直而平坦,宽度达45米左右。每条大道又分三条平行的道路,与城门的三洞对应,中间为驰道,供皇帝行,百姓及官吏只能走边道。道路之间有排水沟,路两旁植行道树槐、杨、柏等。这种壮观场景,可想而知。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城内大乱,一代风流的京城,从此衰落。后来东汉刘秀称帝,眼看长安受战乱破坏,面目全非,故弃之而择东都洛阳为都城。但长安在东汉时作为“西京”,稍有恢复。最受灾难的是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长安城之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后来西晋文学家潘岳在《西征赋》中,记述了当时长安的凄凉场景。到了隋代,本欲建都于此,但眼见此地一片瓦砾残垣,所以只好放弃汉长安之地,在其东南面另建都城,名为大兴城。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定都洛阳,始为东汉,年号建武。次年建高庙,造社稷坛,在城南立郊兆,后则起南宫前殿,起明堂、灵台、辟雍,造诸官府,后来又建北宫等,大国都城面貌始备。东汉洛阳的都城格局与周王城有些不同,主要是在南北宫的建制上。据记载,“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城四周12个城门外,均有巍峨的双阙。双阙是门前两侧竖立的高楼,作为瞭望用,但更是表现庄重的中轴线的一种建筑形式。相传东汉时南门朱雀门前的双阙,在四十五里外的偃师就能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