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可口可乐涨价幅度不大?

2025-04-06 17:53: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这是由碳酸饮料的生意模式决定的。碳酸饮料业的毛利率非常低,可口可乐的毛利大约只有十到二十来个点(具体数字记不清了,但记得是个很低的数字)。这还是在可口可乐达到极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每分钟可灌装若干万瓶),生产及产品成本压缩到极低的情况下的数字。这等于是给自己挖了一条很深的护城河。其余小牌子碳酸饮料很难达到同等规模,这意味着成本居高不下。在售价方面,小品牌也很难以高出可口可乐很多的幅度来定价。这让进入碳酸饮料这个市场变得非常无利可图。

回答2:

在终端铺货方面,可乐也可以享受到规模经济带来的巨大优势。以中国为例,全国有几百万家零售网点,铺点越多,固定成本越高,但相应的销售量越大。这又让这条护城河变得很宽。销售量大的公司在降低生产成本与摊销销售费用方面都更占竞争优势。在这种生意模式下,可乐更看重的是规模,并通过规模带来市场垄断地位,以及依然不菲的净利润。而价格与规模大部分情况下呈直接线性相关的关系(低于或者高于某些价格点除外,此时价格弹性失效,即降价不多带来销量,涨价不掉销量)。所以,可乐倾向于用低售价保持最大化销量。

回答3:

可乐可以依靠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比如可口可乐的自动化生产线,一分钟可灌装成千上万瓶可乐,相应的成本结构中,人力占比很少,这几年人力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对其的影响不大,因此售价就可以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不过,规模化生产和低成本,只是解释了可口可乐确实具备了不涨价的能力,但是并没有解释不涨价的意愿。这就涉及到可乐的市场结构了。

回答4:

面临竞争太激烈,不敢加价。整个可口在中国的销售基本上是一年不如一年,那敢加价。可乐实际上在中国没有投入什么,实际上至少90%以外的加工是外包,100%的运输是外包的,100%的销售是外包的,并且账期至少6个月,卖出去产品以后,才结算的。实际上可乐在中国就提供一个牌子,实际投入可以说非常非常少,可乐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业中最大的皮包公司。没有什么投入,自然获利就高。

回答5:

输的便利快捷使以往花在路上的人力时间更少,公司也更加灵活,大货车集装箱的出现使得运输成本进一步下降。 最后销售,可口可乐刚上货的时候给超市1元到1.5元一瓶之间,随着市场不断打开,销量不断提升,厂家回收利润,经销商利润减少,店老板利润减少(注意这里说的是单瓶),但整体销量上去了,蛋糕越做越大经销商店老板自然也赚钱了。厂家呢,相对于刚刚上货,利润和销量都提升,你看似的不涨价,情其实人家的利润在不断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