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百般强调,关羽杀不得,为何吕蒙执意要杀,是私人恩怨吗?

2025-04-07 10:23: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这就要反问了一句,是吕蒙杀的关羽吗?孙权百般强调关羽杀不得是出处在哪里?孙权本来就没想让关羽活着,就是孙权下的命令,然后潘璋杀的关羽。在《三国志.吴主传》里面写的已经很清楚了,“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而这时候的吕蒙还在收复后的江陵城里,做着战后安抚人心的工作呢,甚至根本没有参与抓捕关羽的行动,而且在吕蒙传里也并没有提到任何抓关羽的事迹,假如真是吕蒙杀得名震华夏的关羽,那还不得大书特书。

从历史记载来看,东吴方面进攻荆州的计划是吕蒙的提议,而且是经过孙权的同意,至于最后杀关羽,则是孙权授意的。吕蒙是继周瑜、鲁肃之后的东吴统帅,他是在孙权培养起来的心腹大将,而且在孙权的不断鼓励与激发下,成长为一名文武全才的智将,可以说吕蒙的一切行动都是受到孙权的影响并授意指挥的,但是吕蒙远没有鲁肃有战略目光。在周瑜死后,生前曾经给孙权所规划的二分天下的策略,因为周瑜之死,孙权变得没有可托付执行的人选了。鲁肃代替了周瑜的位置后,而给孙权所规划的就是东吴版的《隆中对》,此前鲁肃按照当时的形式,建议孙权从刘表手上拿下荆州。

而当荆州刘表病死后,形势发生了急转,于是鲁肃改变主张,主张联合刘备抵抗曹操。并在赤壁大战后说服孙权,让刘备拥有荆州一部,三家分荆,这也就是所谓“刘备借荆州" 的实质。为了更进一步的加强孙刘两家的联系,孙权还把妹妺嫁给刘备。从客观来讲,这种联合对孙、刘均有利。但是吕蒙并不是很赞同这个建议,他认为赤壁曹操兵败后,孙权已经有实力独自占领荆州,而不用依靠刘备,建议让孙皎驻守南郡,潘璋驻守白帝城,蒋钦率领游击部队一万人,沿长江上下行动,随时应对敌方,他自己去占据襄阳。

而且吕蒙认为刘备与关羽经常反复无常,劝说孙权不能相信他们,之所以现在关羽镇守在荆州,而没有对东吴不利,是因为东吴现在兵强马壮,一旦刘备在益州壮大起来,再想图谋荆州就不可能了,就应该趁着自己实力强劲的时候拿下荆州。并且说曹操现在黄河以北,还在对幽州、冀州的稳定操劳,还来不及考虑东部的事情,劝说孙权进攻徐州会得不偿失,曹操一定会发兵夺回去,因此攻击关羽把守的荆州的性价比会更高,而且会据有长江上下游全部的战略要地,不但东吴的势力扩大,而且容易防守。因此孙权对于吕蒙提出的观点非常同意,对付荆州的行动由此展开。

所以后来就发生了取三郡和白衣渡江,当抓到关羽父子的孙权是一定不会放虎归山的,如果让水淹七军、活捉于禁的关羽活着回去,再让关羽领兵回来报仇,东吴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于是《三国志·引蜀记》“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回答2:

对于要不要杀关羽一事,史书与演义的说法相差并不很大。

在说正史之前,先说一下演义描写的情况:

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孙权采纳吕蒙之计,派遣朱然、潘璋小路设伏,由潘璋部将马忠俘获了关羽父子,然后将他们押解到了孙权跟前。

孙权爱慕云长世之豪杰,就想招抚关羽。主薄左咸说:“不可。以前曹操得到此人时,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恩礼,都不能留得住他。致使今日被逼迫几乎迁都以避其锋。如今主公既然把他擒住了,如果不除掉,恐怕贻患无穷。”

孙权沉吟半饷,说:“你说的有道理。”

于是,就把关羽父子推出杀掉。

演义中是说主薄左咸的主意,孙权才杀掉了关羽父子。

但史料中并没有左咸其人,一般认为是罗贯中虚构的人物。但至少说明,杀害关羽并非吕蒙的主意。

看一下史料是如何说的吧。

据《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裴松之注引《蜀记》记载:


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蜀记》是晋朝史学家王隐所著三国时期蜀汉的史书,裴松之注解《三国志》从该书引用了许多的史料,可信度比较高。

该书记载,关羽父子被擒后,孙权想招降关羽以对抗刘备、曹操。左右说“狼子不可养,否则后患无穷。曹公没有及时除掉,招致了大患,差点到了迁徙都城的地步。现在不可以留着他”。于是,孙权就把关羽杀掉了。

这与演义描写的情景差不多,只是提这个建议的人不一样。《蜀记》说得是孙权身边左右的人,演义说是左咸,有人认为罗贯中有意无意而为之。“左右”与“左咸”字面上差不多,不清楚老罗是咋想的。

根本而言,《蜀记》与演义所言相差不大。

但裴松之在此评论道:


臣松之按吴书: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羽至即斩,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岂容不时杀羽,方议其生死乎?又云“权欲活羽以敌刘、曹”,此之不然,可以绝智者之口。


裴松之根据《吴书》认为:孙权派遣潘璋截断了关羽的退路,抓住关羽就应该把他杀掉。况且临沮离江陵二三百里,哪里可能不杀关羽,来来回回商议要不要杀关羽呢?

其意是说,恐怕夜长梦多,直接杀掉就省心了。

又说“留着关羽来对抗刘备、曹操”,这不可能,只不过想堵住一些人的嘴而已。

不管咋说,这都不是吕蒙执意要杀关羽。


在杀关羽这事上,吕蒙究竟是个啥态度呢?

据《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


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

之前,吕蒙接替鲁肃驻守陆口时,吕蒙表现的非常低调,与关羽的关系还是比较友好的。关羽从襄樊撤军后,在半路上就多次派遣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对关羽的使者很客气,而且留他们在江陵城中游览,到将士家中去致意,有些还捎来了书信问候。

关羽的使者回来,把消息告诉了众将士,都知道家门无恙,而且吕蒙照顾的比他们平时还好,关羽的将士都没有了斗志。

从关羽派出使者与吕蒙联系来看,关羽还是存有想法的,是否有与吕蒙谈判的意图不得而知,但起码关羽并没有准备直接与吕蒙开战,来抢夺江陵。

而此时也看不出,吕蒙执意要置关羽于死地的意思。


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不久,孙权来到了江陵,关羽自己感到穷途末路,于是败走麦城。西行到了临漳县,众将士都背叛关羽投降了孙权。孙权派遣朱然、潘璋截断了关羽逃走的小路,关羽父子被擒获。

但在这里,并没有介绍关羽父子是被谁杀死的。

一般认为是马忠杀死了关羽父子,但许多有影响的史书,都没有记载。

这个事是与孙吴有关,毕竟是他们杀死的关羽父子,但这是件大事,孙权恐怕是尽量减少刘备集团的愤怒,不好大力张扬,也就比较低调吧。

孙吴不说,蜀汉、曹魏就不可能了解其中具体的过程了。

因此,关羽没有选择主动投降孙权,孙权也没有派人去劝降关羽。关羽败逃后,的确是吕蒙的主意,在小路设伏擒获了关羽。但在擒获关羽之后,吕蒙并没有表现出执意要杀关羽的记载。

无论演义和史书,都找不到吕蒙执意要杀关羽的记载,更何况二人之间并不存在私人恩怨,反而是关系还比较友好。

回答3:

我认为,吕蒙这样做,就是因为个人恩怨,他对关羽的所作所为是非常痛恨的,也是了结周瑜的心愿。

回答4:

是有他自己的私心,当时关羽早已名声大噪,而吕蒙只不过是一个无名之辈,如果这次能抓住机会,那么必定会名气大增,还有他目光短浅,看不到关羽的重要性,另外关羽羞辱过吕蒙,他记在心里,所以他就执意杀了关羽。

回答5:

当然是私人恩怨,因为吕蒙非常的痛恨关羽,觉得关羽的武功在他之上,所以想要杀掉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