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它首先是可知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的基本前提是反映论。
认为物质世界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和从思想、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划清了界限。
内容
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一、相关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大特征:
1、以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相对立;
2、以唯物主义反映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相对立;
3、以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同旧唯物主义被动的消极的反映论相区别。
二、命题出处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时指出:“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三、命题解读
因为这是与黑格尔进行对比时的论述,我们不必咬文嚼字,要把握马克思看法的精神实质。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半句话指出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的对立。它强调,不是观念创造现实事物;而是物质的东西决定观念的东西,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半句话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被动的消极的反映论的区别。它强调,大脑在形成观念时有一个“改造”的过程,即对感性的现象材料进行理性的抽象从而以观念的形式把握客观对象(包括物质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则认为,观念是人的头脑对物质的机械反映,象照镜子一样瞬间完成。
观念是人长期对事物和客观世界认识的观点和意识形态,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体会来转变,不是固定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