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投入水中,再滴加酚酞,溶液先变红,后退色。为什么?

2025-04-09 09:20:5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过氧化钠投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因此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而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起漂白作用,所以溶液又褪色啦。写化学方程式时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其实,反应实质是先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然后过氧化氢再分解生成氧气。

回答2:

先变红是因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电离出OH-,所以变红,再褪色是因为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一般人理解都感觉过氧化钠已经不存在了,这个的确比较难说,你差不多记住就好了,但是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应该要知道.

回答3:

楼下的回答有点问题,化学式是:2Na2O2+2H2O=4NaoH+o2(上升箭头),至于生不生成过氧化氢我就不清楚了
貌似褪色是因为酚酞不敏感,和,氢氧化钠的浓度有关,pH8.2以下,酚酞显示为无色
我查了下资料:经查询,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值介于8.2--10.0之间。
实验(一):由于加入水的量较少,随着反映进行,使溶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不断升高,使溶液的pH值过大(大于10.0),以至于超出了酚酞的变色范围.使得酚酞呈现无色,也就是说,酚酞退色是由于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和溶液pH过高超出酚酞变色范围共同所致,而加酸,恰使溶液中氢氧根浓度下降,但强氧化剂还有,故使加酸后的变红色的溶液再次褪色。而加入过量酸后,氢离子浓度升高,氧化剂分解,使加少量酸后变红的溶液褪色,呈现酚酞在酸中的现象。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pH值大于10.0,故呈无色。加酸(或加水)后,氢氧根浓度降到了变色范围内,故呈粉红色。继续加酸(或加大量水)后,溶液的pH值降到了8.2以下,故溶液褪色。继续加碱适量,溶液pH值上升到变色范围内,故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