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岩浆一般都能继承其源岩的同位素成分,并且在岩浆形成后封闭体系内不受岩浆分异作用的影响;Sm-Nd同位素在后期的高级变质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过程中表现最为稳定,因此花岗岩的同位素特征可提供深部地壳同位素成分的信息。
本次工作中,对九岭各期次的花岗岩及采集到的包体及双桥山群变质岩进行了研究,以对比九岭不同时期花岗岩源岩性质的差别,并寻找九岭新元古代花岗岩的源岩与双桥山群的关系,示踪九岭地区基底的性质,同时对部分样品进行了Rb-Sr同位素的研究。
为了消除岩浆分异等因素对钕模式年龄计算的影响,因而所有的模式年龄均采用两阶段模式年龄。
表1-8 九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的Sm-Nd同位素组成
由表1-8可知,九岭岩体的εNd(t)值总体为-2~-4,甘坊岩体的εNd(t)值为-0.2~-6.2,变化范围较九岭岩体稍大;T2DM为1.66~1.81Ga,甘坊岩体除了有两个样品的T2DM偏低(1.51Ga,1.54Ga)外,其余样品与九岭岩体的T2DM相当。总体而言,九岭新元古代花岗岩的εNd(t)值与一般的壳源型花岗岩相比是比较高的。我们所获得的九岭新元古代花岗岩的样品的初始比值普遍较低(表1-9),一些样品表现出Sr同位素体系受扰动的现象,ISr为0.703501~0.710072。九岭新元古代花岗岩具有高εNd(t)值、低的初始锶比值的特点。岩石为强过铝花岗岩,而且岩体中普遍出现了堇青石这一铝饱和矿物,因此九岭岩体呈现出在花岗岩成因类型上矿物学证据和地球化学证据相互对立的情况。
表1-9 九岭新元古代花岗岩Rb-Sr同位素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