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歌唱形式及场合亦各有不同,所以历来没有产生统筹划一的分类标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民歌,便产生不同标准的民歌分类。根据民间歌手的习惯和学者的研究,中国民歌大致有下述4种主要的分类法:①题材分类。即按内容题材划分为劳动歌、情歌、古歌、酒歌、婚嫁歌、丧葬歌、祭祀歌、摇儿歌、儿歌等。②体裁分类。即按音乐体裁划分为号子(包括船工号子、渔民号子、夯硪号子、林工号子、石工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等多种)、山歌(包括泛称的山歌和有专称的山歌“信天游”、“爬山调”、“过山调”、“山曲”、“花儿”、“飞歌”等多种)、小调等。③场合分类。即按歌唱场合及环境划分为牧歌、放羊歌、牛歌、猎歌、船歌、渔歌等。④织体分类。即按音乐织体结构划分为单声部民歌和多声部民歌(两个声部以上)两种。
《小慧集》收明清小调曲谱
中国56个民族,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仅靠一种分类法来概括本民族的全部民歌,通常的情况是以某种分类法为主,同时兼用其他分类法。此外,中国少数民族大都有体现本民族传统习惯的特殊分类,例如白族民歌,有白枯、努塞枯、丝厄枯、马者龙山歌、色枯、道枯、克耶、巴达公哦、汉调、小调、大帛曲、青姑娘调、丧葬调、祭祀调、哄娃娃调、儿歌等多种,其中白枯、努塞枯、丝厄枯、色枯、道枯、克耶、巴达公哦等属本民族特殊的习惯分类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