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一幅对联后说说它的好处(从内容、手法、寓意)

2025-04-06 20:20: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为您奉上三则经典对联的赏析,请参考:
  1. 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色痴声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朱元璋题南京秦淮河风月亭
  秦淮河是长江支流,古称淮水。唐以后,传说秦始皇闻金陵有王气,遂凿方山附近的石坝山,断长垄为渎,入于江,因称淮水为秦淮。河水横贯金陵城,六朝时,歌楼舞榭,骈列两岸,画舫游艇,纷集其间,是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寻欢买醉之地。直到明、清,秦淮繁华景象犹存。上联写山水,是背景。美好的峰峦河流,春风秋月,真是千百年来好地方。下联写游人,是主体。沉迷于乐声、美色、甜梦、情爱,是一辈一辈的痴呆之人!联语中“佳”“痴”两字各用了五次,以“佳”字反复强调秦淮河自然环境的优美,以“痴”字反复刻划秦淮游客的心态,末句是作者观察了千百年来历史情况后的结论。《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一味纵情声色,追求感官刺激,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势必造成心灵的空虚,理智丧失,所以作者发出“几辈痴人”的感喟。
  3.百花潭烟水同清,年年画本重摹,香水因缘,合以少陵配长史;
  万里流风波太险,外外淄尘可濯,林泉自在,从知招隐胜游仙。
  ——薛时雨题苏州沧浪亭
  此联是薛时雨在同治十二年(1873)沧浪亭重新修葺后所题。上联独辟蹊径,以杜甫诗意提领,并以唐·杜甫的草堂与宋·苏舜钦的沧浪亭相提并论,由此显示苏舜钦在宋代诗坛上的重要地位。“百花潭”,指杜甫草堂。《太平寰宇记》:“杜甫宅在成都西郭外,地属犀浦,接浣花溪,地名百花潭。”“烟水同清”,既道出“百花潭水”与“沧浪亭水”一样的清澈,又紧扣杜甫《狂夫》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的原意。画本重摹,比喻两个古迹修葺一新。以“因缘”一句过渡。杜甫号少陵野老,苏舜钦曾任湖州长史,两人都字子美,相配同论,顺理成章。下联转入所题景点沧浪亭上来,通过“流波太险”与“林泉自在”的强烈对比,得出归隐林园,寄情山水胜过飘忽不定,浪迹四方的结论。开瑞“万里风”代喻功名官禄。语出杜甫诗“天际秋云薄,从西万里风”(《雨晴》),“安得万里风,飘飘吹我裳”(《夏夜叹》)。“流波太险”四字谓世道险恶,是感叹人生之语,可谓警策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