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波特是人格心理学的先驱。他重视人格的个体性,他的特质理论直接从个体本身行为的特点出发探讨人格问题,这就使心理学家有可能将研究对象的各种变量于操作程序之中,解决了心理学中长期以来对人格研究只作描述和讲解的困境。这种探讨使他运用客观观察、主观问卷等方法,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上,直接从量上了解和研究个体本身的行为特点,以区分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他用纸-笔测验对支配-顺从和价值类型的测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他还创立了动机功能的独立理论,并率先摆脱精神分析论者病态取向而企图建立常态人格理论。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也遭到了不少批评。这常常被人指责为不科学。一切科学都有必须寻求普遍规律,用一般概括的方法,而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则强调具体的个体研究,探讨个别例子。它又不易于进行实证性研究。它还被批评为割裂了人类与动物、儿童与成人、正常人与非正常人之间的联系。还被指责为以损失潜意识心理为代价而过分注重有意识的心理,以损失外部原因为代价而过分注重行为的内部原因。它受到抨击最激烈的要领是“机能性自主”。“机能性自主”否认早期经验与人格发展的关系,认为动机只与现实有关而与过去无关。这样的说法未免言过其实。还有人批评该人格理论总的来看,未能对人格的动态作出具体的说明,只对人格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