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前,吉利“自由舰”的上市,为吉利汽车产品向上走打下扎实的基础,上周,吉利再次祭出定位更高的“金刚”,自由舰和金刚的轮番上市,将加速产品定位雷同的同门兄弟华普汽车的边缘化,也正式宣布吉利汽车和华普汽车的决裂。 其实,这种决裂早在一年之前就露出征兆。以去年年中吉利中级车自由舰的上市为分水岭,自由舰很快在二线城市攻城夺寨,到2005年年底,自由舰半年销量高达2.6万辆,今年以来,自由舰继续沿袭强劲的增长势头,1~7月份销量数据显示,自由舰销量达到4万辆,占据吉利总计10万辆销量的40%。 伴随着自由舰节节攀升的是其同门兄弟华普汽车海域系列的节节败退。据乘用车联席会统计,7月份,华普海域销量仅仅只有986辆,同比下滑30%,1~7月份,海域系列下滑近15%。尽管华普出现罕见的销量下滑多种原因,但是不容忽视吉利汽车轮番推出和华普定位重叠的产品的影响,华普海域的产品价格为5万~7.28万元;吉利自由舰系列价格为5.15万~6.69万元。此次吉利汽车推出的金刚系列,价格为6.68万~8.58万元,对海域系列的高端车型进行覆盖。 自由舰和金刚的上市,彻底否决了此前吉利汽车和华普汽车的产品错位竞争的完美格局。早在2003年,华普汽车脱离吉利单飞之时,“华普汽车将承担吉利汽车高端产品制造基地的重任。”2003年10月8日,华普首款产品海讯203的上市仪式上,吉利掌门人李书福掷地有声犹言在耳,华普董事长徐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吉利和华普是大众集团中的“大众”和“奥迪”的关系。 但是,时过境迁,随着吉利汽车日益强势和华普汽车节节下滑,加上今年以来,华普汽车诸多不和谐声音频繁传出,并爆发多次人事危机,包括前总经理南阳在内的多位高层出走华普,动荡之下,导致今年以来华普汽车一路下滑,一改去年的强劲增幅。吉利和华普的此消彼涨,吉利汽车和华普汽车渐行渐远。 此外,徐刚执掌之下的华普汽车也日益脱离李书福此前倡导的平民路线,从去年开始,华普高举“海派汽车”大旗,以“上海第三大汽车制造商”自称的文化牌显然没有打动消费者。在汽车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海派文化的归属既没有博得上海本地消费者的欢心,更给消费者曲高和寡的印象,两不讨好。 此外,徐刚主导的切入细分市场的策略迄今为止也未能成功,今年妇女节期间推出的女性车“海炫”系列几乎销声匿迹就是华普汽车细分策略失败的典型例证。 在比亚迪一款F3就能月销超过4000辆的鲜明对照之下,在吉利汽车开始全线铺开产品线的压力之下,金刚的出现,意味着吉利汽车和华普汽车彻底决裂。 以前是李书福的弟弟想单干,就跑去上海搞了华普,后来不行了就卖给了吉利。。。
根据这些年我对车的经验,价格一样或相差不多的车,在质量上也错不了多少,这就叫“一分价钱一分货”。你选车时,不要过意地去考虑什么牌子的车的内在质量是否“真正好”。我给你个选车经验:
一是街上什么车多(你们所居住的城市),就买什么车,这样在售后服务上会方便些,配件也不会买不到;
二是你认为这个牌子不错就行了,不要听别人说什么好;
三是先定好你要购车的价位区间,然后挑车的外型。也就是:价位第一,外型第二。(这并不是不让你注意产品质量,而是同价基本同质)。
四是买车时找个你的修车朋友(会开车的),或开过多年小车的,与你一起去购车,也许他能帮你挑选一下。
对!2002年8月,吉利控股集团收购完成后正式更名成立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也正式归属吉利控股集团旗下。
是一起的
吉利收购了上海华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