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及《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meita

2025-04-08 18:11: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细节决定成败》及《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meita]

一、《细节决定成败》

从看到《细节决定成败》这个书名开始,我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细节决定成败》及《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meita。我认为一本好书决不能缺少一个好的书名。书名不仅能够精炼的概括整本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书名将起到一个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

《细节决定成败》,从书名中我们就能够知道整本书讲的是“细节”的重要性,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我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的都是一些小细节,注意到这些细节的人就更容易向成功的殿堂迈进,而可惜的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是对这些细节视而不见,从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作者写在本书的第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我始终不明白,电影电视里的武打设计,总要设计一些奇招、怪招、绝招,观赏性强了,使观众赏心悦目;但大多不符合实际生活,事实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这段话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著名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无招胜有招”。对于武林高手之间的对决来说,往往是一招定生死,而令狐冲的“无招胜有招”让他笑傲江湖。不仅是在《笑傲江湖》中,其它众多的武侠小说中都把“花哨的招数”当做是反面教材。这说明了什么?“无招”即“简洁”。把最简单的招式练好了就能够称霸武林。我们的生活不是和武林一样吗?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大量的生活都是在做小事情,怕就怕的是,连小事情也做不好,做不到位。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把最简单的细节做好了,“普通人”这个身份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但是相反的,我们很少有人能够注意细节并愿意把细节做好。太多的人,总是不屑一顾于小事和事情的细节,太自信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些人总是想着会有更适合与自己的大事情等着自己,为什么要浪费时间,甚至是委屈自己去做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呢?但是什么又是大事情呢?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武林中没有绝招,那么生活中也没有什么大事情。可以说,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不断重复。这些小事做好了,是应该的,甚至说我们在宏观上并不能看到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这些小事一旦做错了,那么不仅是你,你的下一个环节、下下一个环节等等都会出错,这造成的就不是小问题了,而是宏观上的大问题。“所谓绝招,是用细节的功夫堆砌出来的。”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本书的作者用整本书的事例告诉我们,不要忽视细节。作者在担任CEO的三年时间里,将视野从专注营销转向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动作。作者以大量案例论述了“细节”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这本书意在提示企业乃至社会各界: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来说,执行比制定更重要。领导人制定一套方针固然重要,但是让如此多的人一同遵守并执行方针却很不容易。在此之中细节几乎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对于每一个步骤,是否能认认真真的完成,对于每一处细节,是否能真真切切的注意,这才是我们以后应该深思的问题。

二、《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成功并不能等同于成长。成功是你的目标,成长是你到达目标的道路。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读后感《《细节决定成败》及《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meita》。很多人认为成功是他们一生追求的目标,可是成功真的那么重要吗?

作者由此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其实大多数的人是认为成功才是更重要的。只要能成功,自己能够享受到的不仅的金钱带来的享受,更是一种面子上的骄傲,能够在大家面前抬头挺胸。所以家长们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给他们报名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就是不希望他们输在人生成功的起跑线上。可是,同样的一个社会问题出现了。太多的家人为了让孩子专心于学习,而不让孩子做任何于学习无关的事情。玩乐包括在内,连最基本的自我自理的各项事务也包含在内,这些全部由家人代劳。长久以往,孩子们都变成了货真价实的“书呆子”。我想比古代的书呆子要更为严重。古代的书呆子虽然是呆,但至少他们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可是现在的孩子呢?竟然连穿衣穿鞋都不会!难道说为了成功,就要把孩子变成废人吗?

比起书呆子来,我更讨厌的是被溺爱的孩子。性格骄纵,没有任何礼貌和修养,只知道指挥别人为自己做事,这样的孩子只能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否则出了社会,谁会理睬你的无理要求呢?

教育,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都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如果我们的未来都是这些样子,我们还能有未来吗?我想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把重点搞错了。我们现今的教育是“成功教育”,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成长教育”。成长远比成功重要。历史上有不少科学家用自己的发明危害社会的例子。这说明了什么?成功了,但是你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你就不能算是个健全的人。如果连人都不算是了,成功还有什么意义吗?

整个中国社会都应该关注“成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中国是否能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还要取决于我们能否在教育领域赶上西方。美国之所以强盛,主要是因为她拥有最先进的教育体系,并能通过该体系吸引全世界的杰出人才。在那些成功的美国企业中,你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华裔、印裔、英裔、加裔员工,他们都是被美国的教育体系吸引来的。

当我们在不停的号召大家出国留学之后要回归祖国,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效力。遇到出国不归,心里总是有那么点不舒服。可是,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错都放到他们身上,回头检讨一下自己。在中西教育的比较上我们确实不如西方教育更具吸引力。美国的教育是从人的角度去讲,教给你怎么做人,怎么对待别人,教给每一个公民有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这是他们的最基本的宗旨。而中国的教育,是从科学技术出发的,是为了培养科学家,培养人才。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孩子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叫做“成功的代价”,结果是导致了他们的很多不成功,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从小生活在书本之中,不仅丧失了孩童应有的权利玩乐,也丧失了培养自己人格的机会。美国的教育体系不仅包括那些知名的高校,也包括深藏在每一位家长和老师头脑里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如鼓励孩子追寻爱好和理想,倡导合作、主动、创新等等。中国的教育体系确很像一条制造工业品的流水线,大家都遵循同样的程序、同样的标准,走进去的的孩子形形色色,出来的孩子却都一模一样。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说是很悲哀的。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原本活泼好动开朗的孩子从校园里出来后就变成了不爱说话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中国的课堂目的在于为孩子解答疑问,要让上课前有疑问的孩子下课后不再有疑问,而美国的课堂目的在于为孩子创造疑问,要上上课前有疑问的孩子下课后能自己创造疑问并不断的钻研解答出疑问。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诺贝尔的获奖者?没有这样的钻研精神,是无法成为卓越的科学家的。

中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需要不断发展、变革,中国的下一代需要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相信《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能够改变对教育的看法,使得中国的教育体系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细节决定成败》及《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meita〕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