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首先你的认识就有错误:黑洞的质量和引力是有限的,黑洞有自己的质量,小到行星级别(比如地球)的质量,大到数百万颗太阳的质量。而黑洞的引力则是和黑洞的质量成正比。
黑洞的视界内空间被极大地扭曲,扭曲形状类似于无限往内缩,也就是不断变小,而黑洞的总引力是恒定的,所以说黑洞引力视界内的单位空间引力是极其巨大的,但是我们并不能说引力视界中的空间被无限扭曲,所以我们也不能说黑洞的单位空间引力无限大。
黑洞本身在无限坍缩,也就是说其性状类似于“奇点”,所以我们可以说,黑洞的单位空间质量无限大,但是注意,是“单位空间质量”无限大,不是“总质量”无限大。
以上是楼主你的第一点谬误,下面提出第二点谬误:
白矮星是一种稳定存在的致密星体,其本身质量导致的万有引力不足以和电子简并压力相抗衡,所以白矮星不会进一步坍缩,而是会稳定存在,最后散失完所有热量,变成黑矮星。
下面我来说说黑洞吧:
什么是黑洞呢?其实黑洞就是质量半径比小于史瓦西半径的物体,这种物体由于某些原因(比如极大的质量产生的万有引力导致“内缩”效应)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简并压力被完全克服,导致该物体不能保持最基本的物理形态而产生的一种物质,从广义角度来讲,它并不属于宇宙的星体那么简单。
现在已知的黑洞都存在于宇宙当中,按照其形成方式,我们无非可以把黑洞分为两种:
一种是大质量恒星(超过太阳质量20倍的恒星)死亡时外层物质向外抛,内层物质受到“反冲”作用向内缩,形成致密物质,最后由于致密物质质量太大而导致引力坍缩而形成黑洞。这种黑洞叫做恒星级黑洞,质量一般是太阳的几分之一到十几倍。
第二种是按照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中提到,宇宙最初不存在物质和空间,只存在能量,而在大爆炸的一瞬间,把质能方程公式给反了过来,即由能量生成了物质,此时的物质由于还没形成“基本粒子”(鬼知道这种基本粒子是什么)从而导致不能保持最基本形态而无限坍缩,也就是变成了黑洞。但是又因为某种原因,基本粒子形成,简并压力因为某种原因屌丝逆袭,使得黑洞”膨胀“变蓬松,于是就形成了当今宇宙的万物。 但是,有些黑洞因为某些未知原因没有变成”发糕“,就从宇宙诞生之初留到了现在,我在这里就暂时称之为”始祖黑洞“吧,这种黑洞质量小的可以小到行星卫星(比如说月球)那么大,大的可以大到数百万颗太阳的质量甚至更高,几乎每个星系中心都会有这么一个巨型黑洞,我们银河系的银心就有一个。
黑洞的特性这里就不作赘述,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提问。
你说的特殊原因指什么?黑洞的形成就是引力的塌陷啊!
恒星,矮星,中子星之所以能在一定时期行程一个稳态,分子、原子核、电子等微观粒子近距离时产生的斥力与重力相平衡的结果。
晚期,由于能量对外辐射消耗殆尽,斥力越来越弱,引力却不变,就形成了引力坍塌,越坍塌,距离越近,引力就越大,然后就进一步促进更严重的引力坍塌,最后就形成黑洞。
就是这个道理。。。
应该不是特殊原因造成的空间坍塌,因为在宇宙中任何空间坍塌之类的现象都存在不定性和不可预知性,黑洞则是一种相对稳定存在的物体,我们所说的星体,必然是存在一定空间属性,并且具有大质量的物体,从目前科学界的监测和物理计算推理来看,黑洞应该是一种大质量物体坍缩到几乎是奇点的存在后的一种天体(不能称之为星体,因为本质上已经不存在空间属性),它其实就是由于大质量星体坍塌后形成的空间坍塌,大质量星体坍塌就是你所谓的特殊原因
黑洞的存在与否还在论证呢。黑洞的提出人霍金都开始翻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