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沉溺游戏,手机等,不是孩子出了问题,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他在亲子关系中没有得到认可,鼓励,赞赏,就会在其他地方寻找。
2.想纠正问题,先改善关系。
3.孩子出现问题都是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出现问题,孩子天生依恋谁,就容易听谁的,比如有的孩子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毛绒玩具,或啃手等,都是与这些产生了依恋关系,而不是与父母。
4.孩子的依恋关系只有一个,他会选择最舒服最有安全感的关系,从而接受这个关系的价值观引导。
5.0-10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期,不要威胁孩子。
6.想让孩子听话,先有好的关系,士为知己者死。
7.好的亲子关系,不是父母觉得好的,而是孩子自己认可的亲子关系。
8.家长越跟孩子示弱,越能托起孩子;家长越比孩子能,孩子越否定自己。
9.父母给孩子的感觉一定是安全的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良好的亲子关系前提是,孩子相信、崇拜、认可父母。父母是安全的,智慧的。孩子安全感足了,才有心探索世界。
10.父母不说伤害孩子的话,只表达爱与赞赏。
11.如果孩子与父母依恋关系是脆弱的,孩子会自动依赖其他关系,比如同伴;一旦建立跟同伴的关系,孩子从此不信任父母。
12.被父母看见,是孩子重要的心里需求。
13.建立良好依恋关系方法:
a:跟孩子链接,不要用分离威胁孩子(被分离威胁的孩子,比如不要你了,一直被威胁的孩子情感处于饥渴状态,会持续性焦虑,无法发展健全的自我体系。这样的孩子会很听话,但缺乏活力、自信、自己安全感。)
分离威胁只在十岁内有效。
经常被威胁或父母与孩子身体分离,或情感漠视等,长久以往孩子会过度自我保护,封闭自己内心,变得焦虑,敏感,依赖,孤独,内向。
亲子关系越紧张,孩子越对抗;
b:出现问题,先处理关系
c:鼓励孩子流泪倾诉,而不是着急让他吸取教训。
让孩子学会表达复杂的感受,如羞愧,嫉妒等,把情绪说出来,孩子脑子才能清空。
d:家长积极乐观,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看到即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