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恐龙进化了一亿多年都没有出现智慧生物,而哺乳动物只用了几千万年就有了人类文明,很多人不解其中缘由。实际上这说法本就是错误的,哺乳动物出现并不比恐龙晚,恐龙大约在晚三叠世出现,几乎与此同时,合弓动物中的犬齿兽类就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动物。虽然传统意义上的恐龙已经在白垩纪末大灭绝中消失了,但它们的后代——鸟类仍繁衍至今。因此,恐龙和哺乳动物已经共同进化2.2亿年之久了。
生物都会发生变异,而这些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适于环境,有的不适于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遭淘汰,这样适者生存的几率就大,留下的后代就多。通过代代积累,生物就朝着更加适应环境的方向演化,这个过程就叫做自然选择。回到恐龙和哺乳动物,恐龙出现后抢占了先机,在侏罗纪成为当时地球的统治者。由于种内斗争和性选择,恐龙中的强者能留下更多后代,而强者的后代倾向于更大,这样就会使恐龙向更大、更强的方向发展。于是,恐龙很快走向了大型化。
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面临的环境压力首要是回避与强势的恐龙发生竞争,它们选择了小型化,在夜间活动,并以昆虫为主食。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毫无疑问是强者,而哺乳动物虽然是适应当时环境的弱者,但却能应对更多极端的环境,能通过占领恐龙未涉足的生态位生存,因此,当时的哺乳动物是扩散上的强者。当时的恐龙-哺乳动物共存的机制,就是生态学家说的逃命共存模型。
巨大的恐龙已经高度适应乃至依赖白垩纪的湿暖环境,如果环境保持稳定,哺乳动物势必一直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之下。然而,距今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天外来客结束了恐龙的一亿六千年统治,除鸟类这一支外所有恐龙都灭绝了。而苟延残喘的哺乳动物活下来了,随着新生代的到来,哺乳动物时代来临了。
生物智力的演化智力在生物演化中处在一个特殊位置,首先是难以量化,其次是量的提升未必能给动物带来多少好处,因此自然选择难以对智力起作用。对掠食者来说,尖牙利齿比聪明有用;对猎物来说,跑得快也比聪明有用。只有像我们人类这样有了质的飞跃,智力才能助我们统治世界。聪明的大脑意味着想得多,想太多未必是好事,我们的大脑虽然只有几磅,但却消耗了我们平静状态下20%的能量。除了作为地球统治者的人类,一般的动物支付不起如此高昂的能量预算,尤其是变温动物的基础代谢率比较低,更加难以供养如此耗能的大脑。因此,对不需要想太多的动物来说,自然选择甚至可能有利于脑容量较小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