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2025-04-06 12:49:3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社会管理体系的内容:

以优先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取向,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改善民生。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很多,根本性的标志之一就是改革现行的公共财政结构,加大社会发展投入在政府整个预算中的比重。

看一个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看一个政府是不是真正地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要看它的财政结构的变化。如果我们的财政支出大部分还是用于生产性投资,而不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支出,那么就不是公共服务型政府。

所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改革我们的公共财政体制,特别是改革跟社会发展有关的公共财政。政府财政支出要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公共财政对于社会发展的支出内容必须以“市场失灵”和“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标准,严格界定,严格规范。加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投入,加大社会保障支出。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支出结构,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社会建设;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多渠道筹集社会建设资金;放宽准入,为社会资本开辟更大的投资空间,利用社会资金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突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政府财力更多地向农村、不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办好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盼望的大事实事。

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工作体制。认真研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协调和总体设计机制。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其他主体参与。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牵头单位统筹协调、成员单位紧密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明确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重点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保证有序推进。

对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重大方案和重要政策的制定、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实施、社会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规划与改革、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等,进行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健全完善目标考核奖惩机制,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各项任务纳入目标管理,将工作成效与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等,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考核挂钩。

创新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促进流动人口同当地居民和睦相处。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创新社区治理机制。社会管理离不开基层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群众自治这样的大背景。所谓自治,突出特点就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政策制定、健全法律法规、协调各方面关系体现出来,而不是把自治组织行政化、当作下级单位来对待。要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与服务体制,增强社会管理的共同体功能,形成行政管理与基层自治相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