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展 33.5 米( BMK1)36.6 米(BMK2)
机长 35 米( BMK1)
机高 8.6 米(BMK1)9.18 米(BMK2)
主翼面积 223.5 平方米(BMK1)241.3 平方米(BMK2)
主轮距 9.88 米
前后轮距 7.47 米 最大起飞重量 85 吨
正常起飞重量 63.5 吨
载油量 30-32 吨
载弹量 4.5 吨
最大平飞速度1014公里/小时(M0.95)
巡航速度95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13700米(MK.1)/18300米(MK.2)
航程8000公里
作战半径3200~3990公里. 1982 年,阿根廷侵占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即马尔维纳斯群岛)。攻击命令一架火神前往该岛轰炸其港口斯坦利(Stanley)的机场。问题是火神的作战半径不足——即使是从最近的阿森松(Ascension Island 南大西洋岛屿)也不行,于是空中加油成为必要。
由于航程太长,计划需要至少 11 架胜利者支援一架火神。胜利者不仅得为火神加油,还得为其他的胜利者加油,这种空中接力必须保证一架胜利者在指定导航点与火神会合,并在火神攻击前作最后一次加油。火神攻击完毕又由 5 架胜利者提供支援,保证其回航的油料。
第一次任务中,这种接力加油显示了胜利者机组的勇敢,当他们给火神输油时,自己可用的燃料就变少,且攻击开始前他们不允许打破无线电静默去召唤另一架加油机为自己加油,结果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油料返回基地。幸运的是,火神及时胜利归来,无线电通讯限制取消,紧盯着油表的飞行员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因为一架加油机正紧急起飞,在回航途中迎接他们。
由于战事吃紧,大量胜利者被调往战区,国内加油机日渐短缺,部分火神也改为 K.2 加油机。马岛之战(持续至 1985 年)极高的出勤率(约是和平时期的 30 倍)耗尽了大部分胜利者的机体寿命,到 1986 年大量胜利者不得不退役,第 57 中队解散,仍使用胜利者的只剩下 55 中队 。 胜利者加油机一直服役至 1990 年海湾战争,1991 曾与多国部队并肩作战,不仅为皇家空军服务,亦为盟国战机包括美国提供油料。其中 6 架由 55 中队的安迪.普赖斯(Andy Price)下士提议,绘上了机鼻艺术,并以机长的妻子或女友的名字命名,战绩(以小油筒表示)也被标示其上,包括一次不平常的“击落”——一架胜利者在滑行时撞上了一辆卡车,并将之摧毁——加油机唯一的战果。
海湾战争时期的 55 中队胜利者加油机,"Lusty Lin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