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李白(唐)哭宣城善酿纪叟
2.元日哭先大人——清·周淑然
3.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
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佚名
4.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 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
跨仙禽路绕云深。 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 漫携琴载酒相寻。——佚名
5.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清明》黄庭坚
赏析《哭宣城善酿纪叟》
原文: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赏析:这是李白凭吊友人的绝句,有两个传世版本,一题为《哭宣城善酿纪叟》,一题为《题戴老酒店》,两者酿酒老人的姓不同,正文文字也略有不同,而内容基本没有差别。这里赏析所引述的文字以前一版本为准。
酿酒老人离开人世间,引起诗人深深的惋惜和怀念。诗人痴情地想象这位酿酒老人死后的生活。首句”纪叟黄泉里“,黄泉本是人死葬身之所,可是按诗人的口气,纪叟之死入黄泉,就像搬家一样,既是说他死,似乎又还活着。次句”还应酿老春“,就是说:既然生前他能为我李白酿出老春名酒,那么如今在黄泉之下,他也应该还会施展他的拿手绝招,继续酿造香醇的美酒。这看上去是诗人一种荒诞可笑的假想,然而却说得那么认真、悲切,使读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觉得这一奇想是合乎人情的。
接着二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诗人又沿着前面的思路想得更深一层:“纪叟纵然在黄泉里仍操旧业,但生死殊途,叫我李白如何能喝得到他的酒呢?”想到这里,诗人更为悲切,为了表达这种强烈的伤感之情,采用设问句式,故作痴语问道:“老师傅!你已经去到漫漫长夜般的幽冥世界中去了,而我李白还活在人世上,你酿了老春好酒,又将卖给谁呢?”照这两句诗的含意,似乎纪叟原是专为李白酿酒而活着,并且他酿的酒也只有李白赏识。这种想法更是不合乎情理的痴呆想法,但更能表明诗人平时与纪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难得的知音,现在死生分离,诗人感到十分悲痛。
沽酒与酿酒是李白与纪叟生前最平常的接触,然而,这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最令诗人难忘,最易引起诗人伤感。诗人善于抓住这一点,并赋予浪漫主义的色彩加以渲染,感情真挚自然,十分感人。
参考资料
阿凡题古诗词:http://shici.afanti100.com/poem/poetry-word/poem/poem_id/8242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侧侧。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选自杜甫《梦李白二首》
四言诗·祭母文
近现代: 毛泽东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译文:
我深切哀悼我的母亲,她突然之间就过世了。她享年五十三岁,曾生下过七个子女。七子中只剩下三个,也就是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其余的未能养育成活,他们是两个女儿两个男儿。养育我们三个兄弟,母亲真是历经艰辛。
身体受到损害与磨难,并因此染上疾病。母亲此生所经历的种种事情,全部是一部伤心史。我也不忍全都写出来,只待我慢慢和缓地吐露。今天我要说的,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她盛大的德性,一个是她的隐痛或抱恨。我母亲的高尚风格,首先予以推举的是博爱。
无论远近亲疏之人,她全都庇养照料。她慈祥而富于同情心,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她的关爱所到之处,其本质就是真诚。她从不说谎话,也不存有半点欺人之心。她天性严洁端正,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她生前亲手操办的事情,全部有条有理。
她头脑精确缜密,能够分清感情和理智,不以感情用事。做事也没有什么失算了的,任何事她都能明察秋毫。她清洁干净的风尚,传遍了亲戚邻里。她一尘不染,外表与内心始终如一。她仁义礼智信五德鲜明,这是做人的大节。整个看她的人格,好似天上的神明一样。
她隐痛抱恨的地方,就是处于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纲的最后。有志向未能舒展,有希求未能获得。母亲精神上的痛苦,以这点最为突出。这究竟怪天呢还是怪人?悲痛得连大地也塌陷了一角。其次她抱憾的是儿女们,要把他们养育成人。
兄弟三人就像还未成熟的果实,正处于青黄不接之间。她在病中拉着亲人的手,内心酸楚愁肠百结。她呼唤着儿子们,希望个个成为有用之人才。然后母亲所关怀的,就是至爱亲朋们。有的是平时给您恩惠的,有的是多为您劳苦的。无论大小亲朋远友,都等待送物报答。
总结这一切叙述,都是大德所放出的光辉。我会禀受母亲的诚恳热情,效法她而不违背她。至于母亲的遗憾,必补上遗憾之处。想到您在这里,您就在这里,我们的心离不开您。母亲的养育之恩,如同春日的朝晖与云霞。
何时才能回报母亲呢?要像精卫鸟衔着石子想填平大海一样,矢志不移。悲哉我的母亲,母亲终究不会死的。躯体虽然毁灭,灵魂却万古常青。只要我活着一天,那么每一天都会报母亲之恩。只要我活着一天,都将陪伴在母亲身旁。今日说得太长了,其实时间却很短暂。
因此这篇祭文只能提纲挈领,就主要方面简单陈述母亲的事迹。此时在家中祭奠,就聊敬你一杯酒吧。以后对母亲的陈述,将随着日月增长而增长。请您享用酒食。
《祭母文》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919年10月8日,这篇四言古诗式的韵文体祭文是哀悼毛泽东的母亲的。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湖南湘乡人,生于1867年2月13日,1919年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亲逝世后三天内 ,诗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篇至性流露、沉郁平实的《祭母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祭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