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浙江慈溪的一位女士在银行取钱时,柜员本应付出22400元,却因操作失误,付出24000元,多给了1600.结果这位女士以银行失误为由拒绝归还,并与银行对簿公堂,落了个“不正当得利”,被要求3日内返还这1600.网友们一边儿倒地指责银行“店大欺客”,说这是银行的不平等规则。媒体们大多站在网友一边,不少专家也站出来点明银行有失公允。说了这么多,似乎少了银行一方的声音。但是,今天小仙儿不想站在银行的角度来讲这种事儿,否则就陷入了“罗生门”的怪圈儿。在这里我只想说说基层柜员对这种事是怎么看的。
首先,高工作负荷服务行业所必须。紧紧连着“离柜概不负责”的前面一句是啥?是“现金当面点清”!以一个乡镇网点(业务量最少的那种)2017年6月份提取到的数据为例:“工作日日均业务量为114笔,网点业务总量为月均616笔,柜面业务占比18.5%。”而城区网点的业务量在此基础上翻番的。所以窗口前的标语只能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啰里啰嗦是没人看的。
其次,纯粹的媒体误读。基层营业员们是没有话语权的,所以就成了所有的事情都是媒体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媒体们当然会朝着怎么吸引眼球怎么说的方向来。银行网点里柜员们的工作劳心劳力,并没有外界看上去那样舒适。
像这样,中午不休,晚上开会。
还有小仙儿这里“冬天的火焰山”:柜台里室温27度,还只能穿着含羊毛的正装。
因此,柜员们产生失误是必然的,即使这样像文章开头的那种情况,一年内一个网点也不会超过5件,哪怕产生了类似事情,客户们也都会如数归还。像慈溪的这种情况,只怕是这位女士心里是真的想“不正当得利”吧。当然,也有多付出去钱而没有追回来的情况,怎么办呢?银行是不会赔的,只能由柜员们自己垫,但本仙儿还从未见过哪家媒体去报道柜员垫钱的事情。
最后,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真事儿:小仙儿妈曾经有一次在建行取钱就碰到过多取出钱的情况,回来后因为忙家务就没有发现,直到傍晚柜员打电话才知道这事儿(多出来的钱可比慈溪的情况多太多了)。柜员要来,仙儿妈说不用,第二天送过去就好,但柜员执意要来表示歉意,没办法,那人提着礼盒来了,高高兴兴走了。自此之后仙儿妈每次去建行都能享受到“贵宾级待遇”。
生活嘛,相互包容包容就过去了,何必那样较真儿